2025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奋楫扬帆向新前行
—— 2025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雯霖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干字当头、稳字托底、干部示范,大力实施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三年行动,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改革开放活力不断增强、财政金融国资质效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等诸多亮点。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一季度,玉溪立足推动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工业经济强中提能、消费市场回暖向好、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设施农业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总体良好。截至3月,全市新改(扩)建农业基地93个,新建农业设施0.55万亩;全市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8户,完成农业“个转企”49户,9户企业11个产品获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定。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
工业企业产能加快释放,烟草制品业和非烟工业实现双增长。云南中烟香料项目选址取得突破性进展,友发塑粉和新型水性环保建材等项目开工建设。强化对55户重点规上企业监测工作,推动高增加值行业和新纳规企业充分释放产能。一季度,全市非烟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
大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推进消费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补贴0.64亿元,带动销售额4.8亿元。持续加大中超联赛云南玉昆赛事引流,推进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
通过实施《玉溪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一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一季度,玉溪立足抓实项目谋划、加大分析调试力度、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推动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立足对标政策导向,突出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中央预算内项目168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57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66个,拟争取纳入国家、省“十五五”专项规划项目887个。
建立“在建、新开工、前期”三张项目清单,重大项目和市级重点项目清单,“应签约未签约、已签约未落地、已落地未推动、可加快未加快”四类项目清单,破解项目投资瓶颈,清单式推动项目建设。
立足紧盯国家政策动向,组织申报省预算内第一批前期经费、城建领域“两重”项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城建领域中央预算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全力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9%、占投资比重的52.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1.9%、占投资比重的43.9%,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3.6个和46.7个百分点。
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动力
一季度,玉溪着力打造开放经济新优势,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动力。
组织完成《玉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编制及评审答辩工作,积极推进中老铁路沿线物流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物流企业,全力以赴稳外贸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A级物流企业15户。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额11.56亿元。
进一步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峨山县、江川区成功设立省级产业园区,全市构建起“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个省级产业园区”的总体布局。今年,园区“四个一批”项目清单梳理项目428个。截至一季度,全市园区闲置厂房盘活率达40%。
立足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行动,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反映诉求。全面推动市域经济与重点矿产资源、土地收储和风光储能“一盘棋”工作。加大项目招引和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个,落地入库16个,到位省外资金83.09亿元,同比增长26.5%。截至一季度,全市实有经营主体39.01万户,较去年底净增2704户;实有“四上”企业2147户,新增75户。
立足集聚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构筑人才高地。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步伐,全市上报社会研发投入55.35亿元。
提升财政金融国资质效
一季度,玉溪围绕提升财税能力,推动国企改革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着力提升财政金融国资质效。
全市制定《玉溪市财政治理“五个行动”实施方案》及2025年向上争取资金调试机制、规范和加强全口径预算收入管理机制,更好服务保障全市中心工作。
制定《玉溪市2025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脱困工作方案》,强化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开展“11个不要搞”系统治理。截至一季度,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自评完成率为92.65%。
全市创业担保贷款全流程上线“融信服务平台”,实现业务“一网通办”、贴息“一网办结”。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走访企业70360户,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和政策宣讲,着力提升企业获贷率。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今年以来,玉溪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促进充分就业,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全面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全市大力推进玉溪一小文澜校区、峨山县化念新区幼儿园、江川区大街小学等新建扩建项目建设。认定15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50名领军校(园)长。
加快推进市传染病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市中心血站实验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域内“银龄医师”专家库有614人,引进签约“银龄医师”184名。
举办“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81场次,提供9.36万个岗位。构建新型就业服务模式,组织3.08万人次就地就近就业,服务464个用工主体。
健全完善“6+N”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推动乡村旅游提质扩面。积极探索服务型和生产型托管模式,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
积极争取和推进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关注乡村留守儿童成长,不断强化社会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