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近年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市加大措施、创新形式,全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基地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我市15个活动示范基地在当地及其他文化活动活跃的县区、乡镇为群众免费演出106场次,观众人数共计10万余人。
我市文化馆以基地所在地、附近乡镇、农村为服务重点,免费辅导、培训文艺爱好者及学生,开办花灯歌舞、现代舞、合唱、小戏小品、广场舞、花鼓舞等兴趣班197期,培训受益2509人。如:华宁湾得箐基地今年组织阿哲彝族舞蹈培训、阿哲传统器乐演奏培训等,共有122人参训。小白鸽艺术幼儿园年内组织各类培训5期,708名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受益。
加大弘扬先进文化、接地气的文艺作品生产力度,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小戏小品、歌舞、课本剧等37件。
与政府、社区、企业等联合互动,参与拍摄微电影,参与文化活动宣传以及与辖区内机构联合开办公益培训班等。
走进校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包括“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等,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点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开展花灯进校园工作。花灯进校园工作是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玉溪花灯戏保护工作的一部分。玉溪市非遗中心从2016年开始在玉溪一小山水校区开展花灯进校园工作,开设了花灯形体课和花灯音乐课。花灯进校园工作在玉溪一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师生学习热情高涨。
编印书刊 扩大宣传
以书刊为载体,深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玉溪市文化馆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将近年来深入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文艺收集整理成果进行再度加工,成功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器乐篇》《松元太平花灯》《玉溪花灯乡土教材》《玉溪民族民间文学新编》《碧玉清溪是我家摄影作品选》5本群文著作,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完成编印2017年《群文简讯》共11期106篇,撰写群众文化调研论文21篇。
完成《滇中文化》出刊4期,共发表文字作品39.4万字、图片155幅。(玉溪日报记者 张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