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玉溪工业标定未来五年新坐标

发布时间:2018-03-26 来源:玉溪网

新时代,新气象,新定位,新作为。步入发展关键期,转型攻坚期的玉溪工业,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两大主题,标定未来五年发展新坐标,开启玉溪工业和信息化“制造强市”和“网络强市”发展新征程。

历史新方位

找准历史新方位,才能坚定发展信念,标定发展新坐标。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着力推动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达662.5亿元,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6.8%;着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烟草、矿冶两大传统产业占比下降5.3个百分点,非烟工业比重提升10.9个百分点;坚持发展民营经济富民强市,全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提升园区主战场地位,累计投资215.6亿元夯实基础,园区建成面积达71.6平方公里。

过去五年,是玉溪工业新旧动力转换,不断适应新常态的五年。爬坡过坎,砥砺前行的玉溪工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正加速推动工业发展迈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数字经济正成为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让玉溪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发展空间和发展势能进一步展现。创新发展新趋势,聚力发展新形势,为玉溪工业实现新跨越创造新机遇。

多年发展积累,形成以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食品、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为玉溪工业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的产业基础支撑。红塔集团、玉昆钢铁、蓝晶科技、沃森生物、达利园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骨干企业,为推动玉溪工业实现新跨越注入新动能。

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工业化是前提,制造业是主导,信息化是支撑。新时代赋予玉溪工业新的历史使命——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实现发展新跨越,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发展新目标

新理念,新思路,才能站上发展新起点,描绘发展新蓝图。

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面对实现跨越发展机遇期,玉溪工业急待破解发展不充分,结构失衡;发展不平衡,投资不足;工业主战场地位不突出,营商环境亟待优化;要素成本攀升,发展压力加大及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诸多不适应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问题。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以园区为平台,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要素为支撑,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抓好要素保障、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企业发展等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园区实体化改革。玉溪工业选准了突破口。

聚焦产业招商,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大力推进生物医药、智能终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全省重要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玉溪工业找准了发力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5亿元,年均增长6%。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0%以上,年均增长21%。非电工业投资达220亿元,年均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035亿元,年均增长15%。园区工业增加值达955亿元,年均增长6.5%。单位GDP能耗比2017年下降8%。玉溪工业锁定今后五年发展新目标。

跨越新路径

实现跨越发展新目标,需要规划发展新路径,实施发展新举措。

如何引领玉溪工业在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中实现新跨越?着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着力优化工业投资,全力打好“三大战役”是关键。

紧扣提升发展质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淘汰低端产能,提升优质企业竞争力。强化市场功能,激发创新潜力和活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转变,促进产业链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推动工业经济增长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转变,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新突破。

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玉溪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全国一流卷烟产业基地,建设云南矿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建成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智能终端制造辐射中心和通信枢纽及区域信息汇集中心。

紧扣优化工业投资,依托友好城市和沪滇合作平台强化招商引资,着力引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强化工作落实机制,健全领导联系项目制度,破解项目建设瓶颈,按照“前期促开工,建设促竣工,投产促增效”的思路,着力推进工业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打好“三大战役”,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先提供要素保障,打造更多旗舰型、领军型民营企业,打好民营经济战役。以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为重点,每个县确定二至三个主导产业,实施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打好县域经济战役。

坚持推进园区实体化发展,补齐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产业培育等短板。促进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承接产业向园区转移,关联产业在园区配套,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打好园区经济战役,把园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