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玉溪信息产业扬帆致远

发布时间:2017-12-19 来源:玉溪网

岁末年初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智造者云集玉溪,在第十届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上终极对决。多位部委领导、院士专家、高校校长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玉溪论坛、中国玉溪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中国玉溪新型智能城市高峰论坛。玉溪之所以能摆下一系列数字经济盛宴,汇聚众多杰出大脑展开智慧碰撞,源于快速崛起的信息产业带来的感召力。

短短五年时间,立足强化引领突出支撑,夯实基础搭建平台,抓实项目聚集产业,促进融合推动发展,玉溪信息产业构建起了大数据储存、云计算应用、软件研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呈现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强化顶层设计

突出政策支撑

2013年,在全省率先入列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玉溪叩响信息产业之门。2014年,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签约落地,玉溪推开信息产业之窗。

大力实施“信息消费”“信息惠民”“宽带乡村”“智慧城市”“宽带中国”国家试点,五年间玉溪聚集了华为、联通两大数据中心,超过50户云计算研发和应用企业,13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玉溪信息产业快速崛起的核心动力,源于不断强化项层设计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源于不断增强政策支撑强化招商引智。

从初步确立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到确立构建云计算及大数据、“互联网+”引领的智慧运用、数字化转型引领的信息消费、多语种服务引领的呼叫外包四大主业,顶层设计愈加完善。

从最初实施“玉云”“玉盟”“玉基”三大工程,到推进云计算中心“一号工程”、信息基础设施“筑基工程”、招大引强“强龙工程”、本土企业“植根工程”、资本运作“掘金工程”、创新发展“双创工程”、产业人才“聚贤工程”,发展路线图愈加清晰。

主抓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制造”、“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智慧健康、智能制造、3D打印和呼叫外包十大领域,让主攻方向更加明确。

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构建总体政策支撑框架。出台公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互联共享系列实施意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制定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产业专项扶持措施。玉溪扶持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日趋系统化。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起跨部门、跨层级沟通协调机制。执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玉溪信息产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夯实基础设施

搭建发展平台

光纤骨干网达5.4万皮长公里,市、县骨干网增至200G,互联网出口带宽增至890G。光纤接入端口达156万个,全市社区和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自然村光纤覆盖率达85%。全市宽带用户达47.6万户,家庭宽带普及率达62.6%。透过数据,看到五年中玉溪全光网改造和互联网接入呈现加速度。

移动通信机站增至13979座,移动通信用户达237万户,3G和4G用户占移动用户的73.5%,月数据业务量达5000TB,全市412个免费公众WiFi覆盖机关、医院、车站、宾馆和旅游区。透过数据,看到五年来玉溪公众移动通信发展呈现井喷式。

在立足“宽带乡村”“宽带中国”国家试点,大力实施“光进铜退”改造工程,全面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的同时,玉溪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大力搭建信息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自2013年以来,高新区投资逾5亿元,建成运营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的互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创意园、云科玉溪高新众创空间,以及玉溪双创中心启迪众创园,为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互联网+政务”搭建起了发展平台。

规划面积1200亩的九龙大数据产业园为华为、联通数据中心落地,为发展小语种呼叫外包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提供了有力支撑,龙泉片区则成为承接“互联网+制造”的平台。玉溪构建起了以高新区为核心,九龙、龙泉为两翼的信息产业格局。

聚焦项目建设

推进产业聚集

高新区的一个个信息产业平台,如同一块块电脑硬盘,上面植入了一批大数据应用龙头企业和双创团队,正在展现数字经济汇聚财富的惊人能量。

九龙大数据产业园中的生产线如同高速传输管道,从中流淌出的是千万部智能终端产品。龙泉片区的升华电梯项目,将展示现代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巨大能量。

如果将这些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制造项目比喻为信息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车辆,华为、联通两大数据则是加油站,为玉溪信息产业聚集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自2013年以来,玉溪培育了玉力测绘、中磷磷资源等一批本土大数据应用企业,壮大了蓝晶科技、汇龙科技等一批本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引进了华为、永兴元等18户云计算大数据应用龙头企业,酷备族、泰阳时代等13户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扶持超过30户双创型信息化小微企业。

截至2017年10月,全市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投资逾29亿元的20个项目建成运营,投资逾63亿元的8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估算投资逾11亿元的10个项目成功签约。在智能制造领域,签订投资逾106亿元的13个项目,其中6个项目建成投产。

截至目前,全市信息产业以高新区为核心,聚集了华为、联通两大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汇集了包括电子政务、城市大数据、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和软件开发在内的信息服务集群,云集了包括手机整机、智能穿戴以及配套生产在内的智能制造集群。以各县区为主导,电子商务蓬勃兴起,淘宝特色中国玉溪馆线上成交额超过4000万元。

推动深度融合

建设数字玉溪

随着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的深度交融,信息产业以及所衍生的数字经济开始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大数据正为全市创新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促进民生改善、加快推进数字玉溪建设注入全新动力。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云桌面办公、视频会议等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幅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推进的玉溪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已有74家市直部门参与信息资源库建设,导入数据深度应用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税收征管等多领域。

在大数据支撑下,全市公安系统实现平安城市监控系统联网链路,红塔区城市管理迈进了智能化管理时代。截至今年11月,税务部门查补税款2.38亿元,追缴税款0.11亿元,打掉增值税发票犯罪团伙1个。

打开“玉溪发布”,预约挂号、交纳水电费等20多项便民服务尽在掌上。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绿色公共自行车便捷骑行。应用“兜兜公交”,就能查询公交站点位置及具体线路……

立足玉溪教育云平台,建成621所中小学云服务终端,为全市教育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红塔区一站式惠民服务平台实现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传化通力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开启玉溪现代物流产业之门。仅需移动鼠标点击画面,德春食品就能实现配料混料和造粒包装全流程智能制造。当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后,迸发出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

吉星德亿首开玉溪工业机器人研发先河,蓝顿景晖完成太阳能智能控制系统产业化,凌诺光电研发出智能停车场系统、无源传感器等系列终端产品。当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后,绽放出创新发展的炫目色彩。

建设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和“云产业发展集聚区”,这是迈进大数据时代的玉溪发出的数字强市之声。(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