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跨越式发展五年来成就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十二五”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的新征程顺利开启。
五年来,玉溪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越阶而上。我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确立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聚焦供给侧,聚力调结构,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和“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大讨论、大行动,保持了经济发展中高速、中高端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换挡不失势,生产总值2012年突破千亿元,2016年达1311.9亿元,年均增长8.6%;人均生产总值相继跨越了6000美元、7000美元、8000美元三级台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11.9%。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三大传统支柱转型升级提速,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文化旅游、信息、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9.7∶62.4∶27.9调整为10.3∶52.2∶37.5,非烟经济比重由62.7%提高到66.3%。“三大战役”成效明显,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2.4%提高到35.3%;玉溪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工业园区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红塔区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县(市、区)第三,新平、通海先后跻身GDP百亿元阵营,易门县经济增速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五年来,玉溪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后劲增强。我市始终坚持投资拉动,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五年累计投资2754亿元,年均增长32.8%。全力打好“五网”建设攻坚战,玉蒙铁路、昆玉电气化铁路建成运营,玉磨铁路开工建设,玉溪至北京、郑州列车开通,玉溪迎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在建7条、主体完工2条,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7012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由24.2%提高到37%,公路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10.3%。互联网建设步伐加快,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和4G全覆盖,邮电业务总量达32.5亿元。水网、能源网、航空网建设齐头并进。
五年来,玉溪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动力强劲。我市始终坚持创新强市、开放兴市,靠改革创新强动力,靠对外开放增活力。争取国家、省级授权改革试点和市级自行试点110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公立医院、殡葬和“放管服”等改革得到国家和省的肯定,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发展积厚成势,玉溪科创城全面开工,清华启迪“双创”中心投入运营,创新要素不断聚集,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5%。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用好南博会、东盟华商会等平台,定期举办“相约春天”“收获金秋”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2016年引进市外国内资金800.4亿元,比2012年增长4.5倍。设立玉溪驻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商务代表处,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20.2亿美元,年均增长39.5%。
五年来,玉溪城乡建设协调有序、日新月异。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提质扩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个层次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开展“六城同创”,突出抓好城市综合体、棚户区改造和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项目实施,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先后被列为国家海绵城市、全国“城市双修”、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和省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完成江川撤县设区,开展县城提质扩容试点,精心打造富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城镇风貌,初步形成了现代生态宜居旅游城市、水城菌乡、彝人先祖圣地等城市品牌。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多个小镇入选全省、全国一流特色小镇。持续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成效显著,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率由2012年42.9%提高到2016年的48.9%。
五年来,玉溪生态环保投入加大、成效显著。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严守生态红线、坚守发展底线,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始终坚持“五个坚定不移”,大力践行“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的理念,倾全市之力治湖护湖爱湖,全面落实“河长制”,着力实施“四退三还”,累计投入“三湖”保护治理资金27.3亿元,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荣获2016年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考评第一名,星云湖、杞麓湖水质实现劣Ⅴ类向Ⅴ类的逐步好转。实施森林玉溪等“六大工程”,森林覆盖率由54.2%提高到57%。坚决向污染宣战,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强化PM2.5监测发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6.6%,获批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五年来,玉溪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共建共享。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和市战略,五年累计投入691亿元,千方百计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6.8万人脱贫解困,2017年有望在全省率先整体脱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互联网+教育”玉溪模式被列为全国智慧城市优秀实践案例。区域卫生信息化、大病救治二次补偿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列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玉汝于成、溪达四海”的玉溪精神,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国文化先进县全覆盖,澄江化石地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和群团组织桥梁作用,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民主法治不断加强,切实维护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连续两轮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5次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玉溪市创建全国“长安杯”已经中央综治委公示完毕。
五年来,玉溪管党治党严实有力、纵深发展。我市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相结合,切实将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加强党内监督,形成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从严整治慵懒散混等“为官不为”现象和“六型”干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勤用“四盆水”,做到“六个不能”,当好“六个表率”。深入开展“美丽玉溪服务先锋”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向市、县党委常委会专项述职评议,创造了“两新”组织党建玉溪经验,打造了党员积分制管理、“互联网+党建”等玉溪品牌,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坚决肃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梦启金秋,再续华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奋力闯出一条具有玉溪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努力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成国际大通道和现代物流重要枢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基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玉溪篇章。(玉溪日报记者 李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