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玉溪“加减乘除”深化“放管服”改革

发布时间:2017-09-13 来源:玉溪网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玉溪市作为全国改革浪潮中的一员,在行政制度审批改革中作出了一些有益尝试,且走在全省前列:玉溪2015年成立全省首家中介超市,2016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开通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实现“0元”申领结婚证、一元钱开公司和投资项目审批实现在线审批等便民利企政务服务。

然而,这些只是玉溪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以下简称“放管服”改革)的成效之一。近年来,玉溪市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激活市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工程狠抓落实,并运用“加减乘除”法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了一批审批权限,合并精简了一些机构,多头执法变为一家执法,事中事后监管更有力,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让“信息跑路”,“云”在监管的政务服务体系。

简政放权做“减法”

审批“长跑”变“短跑”

8月19日,在红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魏永平的桌上,记者看到两张“红塔区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流程图”,分别是2015版和2016版:2015版的流程图密密麻麻一堆框框,像个迷宫图,不知哪是出口,而2016版就清爽很多,线条明显减少,且流程明晰。

这是近年来玉溪推行简政放权后,让审批“长跑”变“短跑”的一个缩影。据市委编办主任赵永云介绍,近年来,为了让行政审批行为和行政权力运行更规范,我市积极开展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度,以编码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户口”管理,未经编码一律不得变相实施审批;编写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以办事指南编写再造办事流程,以业务手册编写再造审批流程,限制审批自由裁量权。同时,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提供“其他材料”的,要求明确罗列具体需要提供的是几项材料;反之,一律予以取消。目前,玉溪已对760项“其他材料”进行分类清理。

自2013年玉溪市向下放权以来,取消了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承接行政审批事项471项,取消837项,下放104项,授予高新区4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行“减证便民”,取消35项,清理审核各类证明材料2754项,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

加强监管做“加法”

完善制度促发展

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科是因食品安全监管而生的一个部门,承担着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重任。走进这个部门办公室,到处堆着日常监督、随机抽查等检查表。“从前我们的职能更多放在严把市场准入关上,如今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职能逐步转向事后监管。”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科副科长李斌介绍,目前,监管科除完成行业内部的标准检查外,还要执行好“双随机 一公开”的随机检查,确保了检查做到表格化、标准化、公平化。

近年来,玉溪以杜绝任性检查为目标,推行了随机抽查事项制度,目前全市公布随机抽查事项3401项,未列清单事项一律不得随意抽查。同时,2015年底玉溪梳理出全市行政单位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界定了政府部门权力边界、责任范围,确保清单之外无职权。此外,为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玉溪2014年在全省率先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实现了同一个单位的多项审批权向一个科室集中,设立行政审批科,同时各单位该科室向政务服务大厅集中,让更多业务下沉。与此同时,通过精简机构编制,整合人力资源,让更多人下沉基层,事中事后监管得以保障。

据江川区市场监管局局长李江华介绍,2015年原区工商局、区食药监局和区质监局“三局合一”为区市场监管局,全局编制68人,为了接住上级下放的权限,让政策在基层得以落实,还在各乡镇(街道)均设置了管理所,下派工作人员达总人数的2/3以上。

优化服务做“乘法”

促政府职能转变

玉溪老船长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史艳红申领营业执照后,一天时间就领到了证照。这是玉溪倡导“马上就办”的作风体现。

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激发了投资创业活力。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7.6万个,比2013年增长97.8%。

近年来,玉溪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简单审批事项做到“当即申报、当即办理、立等可取”,并明确对社会投资项目即来即办,如今得益于国家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横纵联通”,玉溪2017年正式开通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到“三集中三到位”的升级,即行政审批职能向部门一个内设窗口集中、窗口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做到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审批“上线”,让投资项目审批由串联审批变并联审批,审批持续提速,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同时,为了促进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杜绝部门间推诿扯皮、打太极,玉溪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窗口,推行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四个一再”,营商兴业环境不断优化,玉溪九龙大数据产业园、深圳市沃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手机整机生产及配套项目等一个个项目相中玉溪、落地玉溪。

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呈几何式倍增的。据玉溪市投资项目审批情况统计表数据显示,自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12日,全市共受理投资项目6129个、事项8667个,投资概算达6631.36亿元。

除利兴廉做“除法”

促政府深刻革命

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因行政审批滋生权力寻租的腐败屡见不鲜,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就是必经之路。

近年来,玉溪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1年挂牌成立玉溪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门负责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他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工作,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2015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中介超市,防止了权力寻租和红顶中介;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通过线下、线上便民通道的开放使用以及我市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得以顺利实施,优化了政务服务。如今,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不仅可实现项目在线审批,“晒出”审批过程,杜绝审批“暗箱操作”,还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人在干、云在看的“云监管”,实现了放管结合。

“一旦有项目录入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作人员登录进入后台,如有项目要超过办结时限系统便会发出警报,亮起黄灯;如已超时限,亮起的就是红灯。不论哪种情况,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立刻通知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尽快处理,以确保审批事项按时走完流程。”据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郭艾华介绍,以前大厅接件后,虽然也有网上审批服务,但没有预警提醒,现在只要登录系统后台,有多少项目入库待审批、项目审批“走到”哪个环节哪个部门、办结情况如何都一目了然。(玉溪日报记者 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