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得广厦万千 筑牢民生底线
玉交集团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房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是2017年玉溪市政府庄严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之一。
截至2017年底,全市棚户区开工10732套,建成13436套,均超下达目标数;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启动农村危房改造21241户,共完成20817户,超额完成省级目标任务。全市棚户区改造和农危改工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按照把棚改危改项目建成脱贫工程、安居工程、良心工程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要求,以铁腕之力、破竹之势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推进城区棚户区改造和农危改工作,努力筑牢这条民生底线。一批批棚户区居民和农村贫困群众陆续告别危旧房,圆了安居、宜居、优居梦。
加快棚改步伐
提升人居环境
1月5日,玉溪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棚户区改造项目的152户回迁户认购了安置房。面对回迁地段好、户型优、同地段房价坚挺的房源优势,回迁户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我市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缩影。据市房管局局长李东泰介绍,2011年我市启动棚改工作,至今已累计启动改造城市棚户区37253套、国有工矿棚户区1383套。时至今日,棚改工作走过6个年头,各县区棚改工作的成效于2017年集中显露。通过棚改,既排除了老旧危房,又增强了市政配套设施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品位提升。
元江县是我市启动棚改工作较早的地方。红河街道红河社区居民李应祥是滨江片区棚改回迁户之一,他于2017年正式搬入元江县滨江片区棚改安置小区。入住新居的他告诉记者:“小房换大房,旧房换新房,住房绿化环境好,住得宽敞,心里也舒服,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而在澄江,通过新型棚改项目的推动,8000户生态移民搬离抚仙湖,进城上楼,完成环湖棚改3957套,既落实了一项民生工程,也为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澄江县老城区棚改工作也于2017年启动,实现100%货币化补偿。
“这是我们正在拆除的棚户区。”江川区江城镇镇长赵子良指着已征收的旧房拆除区说,2016年江城棚改工作进入实质征收阶段,截至2017年末,签约户数788户,签约率达90.78%。今后,这一片区将引进有实力的公司,按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的目标统一开发、经营、管理。届时,新江城带来的不仅是新面貌,还有新机遇、新发展。
改造农村危房
让居者有良屋
在棚改工作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在农村,全市危房改造工作也从未停下脚步。
今年49岁的江川区安化乡光山村委会光山村民小组村民李六河和89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靠每个月领取农村低保金生活。新农村建设拆除老房子后,因无能力建房,他在集体安置的临时房里居住了7个多月。如今,通过农危改,由村里统一新建集中安置“公寓”,解决了像他这样的“四类”重点人群的住房难问题。
在农危改之前,新平县平甸乡宁河村委会阿梯左村民小组村民龚应成一家五口人所住的土基房已住了三代人,没有卫生间,老化外露的电线成网状盘绕,居住环境不好。现在,得益于农危改政策在宁河村的落实,包括龚应成在内的73户村民终于可以圆新房梦了。“这个政策好,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如果没有这些补助,要盖房子还得等好几年呢!”龚应成说。
无论是安化的李六河,还是平甸的龚应成,他们都是我市农危改的受益者,群众从“忧居”到“宜居”生活的巨大改变,是市委、市政府决心力争通过农危改,让居者有良屋所结出的累累硕果。(记者 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