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轮播

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精彩上演

发布时间:2017-12-13 来源:玉溪网

0_副本.jpg

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优美动听的音乐、原生态悠扬的歌声和婀娜多姿的舞蹈,一股绚丽民族风让玉溪观众陶醉其中。12月12日晚,以“展示民族艺术风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第一台演出在聂耳大剧院精彩上演。

演出共22个节目,有来自玉溪、红河、昆明、文山和楚雄5个州市的7支代表队400余人参演。其中,我市新平传统类舞蹈《磨皮花鼓舞》、红塔区传统类声乐《大麦小麦在一起》、峨山创新类声乐《灶台歌》、华宁传统类器乐《爱莎爱佐·阿嘞哩》以及易门创新类舞蹈《琴儿声声·鼓生生》5个节目登场。在这5个节目中,《磨皮花鼓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磨皮花鼓舞》编导之一的白灵美介绍,此次携《磨皮花鼓舞》参加本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向全省展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同时培养壮大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随着音乐响起,强力的鼓点加以大钹、小镲等打击乐的伴奏,以及那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既让人感觉恢弘豪迈,又叫人领会其中刚柔并济的艺术力量。这便是此场演出第一个出场的节目《磨皮花鼓舞》。这种舞蹈是根据古代战争演绎而成,约有400余年历史。舞蹈所使用的道具有着明显的区分,男性持大刀、双刀等格斗兵器,女性则身背花鼓、手执鼓棒。跳舞者动作整齐刚劲,不但有喊声、刀枪相击的声音,也有勇猛拼杀的悲壮场面。而我市的另一个节目《大麦小麦在一起》则以原生态女声小合唱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了人们一起亲密无间和谐相处、共创丰收、共筑美好生活的愿景。

在演出过程中,红河州的传统类器乐《阿哥四弦转花乐》、文山州的传统类舞蹈《龙虫舞》和昆明市的创新类舞蹈《滇池夕阳》等极具地方民族民间特色的节目悉数登场,让观众大饱眼福,热烈的掌声成了观众们对各个节目精彩表演的认可和鼓励。市民张睿阳说:“前几天就听说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这里举行,这让我很期待,今天总算是看到了。这次展演集合了全省各地的民族艺术,不但精彩绝伦,还让我们了解到了其他地方的民族文化。而我市的5个节目此次在展演中亮相,也让我们加深了对本地民族民间文化的认识。”(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