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前列
自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实施专项转移支付政策以来,易门县高度重视民生改善。2016年,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86元,增长9.3%,增速居全市第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2元,增长9.9%,增速居全市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易门铜矿曾是中国八大铜矿之一,是云南省重要的铜矿区。随着铜矿资源的逐步枯竭,易门“矿竭城衰”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社会矛盾日趋显现。
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如何确保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为确保转型成效,易门县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仅2016年各级财政投入民生资金就达12.6亿元,办好就业、社保、扶贫、教育、住房、出行、饮水等一批惠民实事,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大幅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棚户区改造面积比上年增长157.28%。落实社保扩面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0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达98.5%。
落实精准扶贫措施,瞄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89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18个。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抗旱应急工程4件,解决饮水困难2.16万人;投资7.4亿元改造农村公路771公里,全县农村公路硬化率由“十一五”末的10.9%提高到65%;投资1.72亿元对通往绿汁矿区的省道S313线易门至绿汁岔河58公里进行了提级改造;投资8.14亿元兴建易峨高二级路易门段37公里,投资48亿元兴建武易高速易门段34.4公里,改变了易门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在群众饮水、出行条件不断改善之时,2016年,易门县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高于全省小康目标值17%。(玉溪日报记者 李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