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

易门布局高原特色农业新版图

发布时间:2017-05-22 来源:玉溪日报

从占马田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到森淼的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再到德桦菌业食用菌设施栽培;从浦贝草箐的元源生态庄园,到十街扒河农耕文化园项目建设,再到辰丰启动十万吨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一路走来,看到在“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大讨论大行动中,易门县坚持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巩固提升传统种植业,培育壮大特色种植业,强化保障支撑体系建设,着力布局高原特色农业新版图的生动实践。

粮烟畜菜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在橙冠柑桔庄园内,两个蓝顶白墙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与千亩桔园融为一体。同样的景象呈现在德源科技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源生福冠的果、猪、沼一体化示范基地内。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易门县畜牧业在南移中加快提档升级,在十街乡形成了种养结合、林畜一体的循环农业示范区。

在龙泉街道曾所社区下江口村,菜农张芝跃与康源菌业签订了购销合同,种植了1.5亩洋蓟,收入3000多元。同样是在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浦贝菜农种下了辣椒,绿汁菜农发展起了小瓜。通过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冬春早菜、夏秋蔬菜正成为易门农民增收致富新亮点。

易门县农业局产业办主任马双喜介绍,围绕巩固提升传统种植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产业化步伐,易门县立足稳定粮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品种结构,围绕发展1.5万亩低海拔优质水稻、6万亩中海拔优质玉米、4万亩高海拔优质小麦,推进烤烟提质增效,巩固提升粮、烟传统种植产业。

立足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在推进本土养殖企业提档升级的同时,引进新希望德康规模化实施20万头生猪、2000万只肉鸡项目。围绕干热河谷区和山区农业开发和扶贫攻坚,发展15万亩冬春早菜、夏秋蔬菜,着力巩固提升畜牧、蔬菜传统产业。

果菌药园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在橙冠庄园的带动下,长源、金冠、福生、进源等民企举资建设柑桔种植基地。继此之后,在森淼庄园的带动下,云榄、大山河、易榄源、滇之源等民企又掀起油橄榄开发种植热潮。截至目前,在十街乡低热河谷区,已形成了超过8000亩的柑桔种植面积和近万亩的油橄榄种植面积。

走进位于六街街道的易门县德桦菌业有限公司,已建成的39个大棚整齐排列,施工人员正在安装物联网自动喷灌设备。棚内堆放的菌包口长满金黄色的榆黄菇,棚外的板栗地内正准备进行食用菌仿生栽培。与此同时,铜厂乡的滇重楼专业合作社、浦贝乡的元源庄园正展开林下中药材种植。

随着喜祥庄园、元源庄园等8个农业庄园入列省市级现代农业庄园,易门县正围绕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庄园,围绕高效化、生态化、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庄园经济。而甸中—十街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还将进一步加快易门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马双喜介绍,围绕大力发展特色林果、野生食用菌、生物药业、休闲农业、农业庄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易门县正着力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立足现有基础,实施20万亩核桃和3万亩板栗提质增效,立足适度发展,建成2万亩油橄榄和1万亩柑桔种植基地,做精特色林果产业。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实施30万亩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建成1万亩食用菌仿生栽培基地,建成一千亩食用菌设施栽培基地。

立足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庄园,开展林下复合经营,发展以滇重楼、滇黄金、砂仁为主的生物药业种植,建成2万亩生物药业种植基地。

推进省市级现代农业庄园提档升级,改造提升现有30多户农家乐,加快推进农耕文化园、野生食用菌博物馆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立足甸中—十街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十街、浦贝为核心,打造210平方公里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区。

品牌流通企业基地人才

——强化支撑体系

辰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老总汪航宇正在易门工业园区曾所片区忙着指挥土地平整,他将在这里投资7000万元建成10万吨蔬果加工出口基地。汪航宇介绍,今年企业将在易门县完成5000万美元的蔬果出口额。

在此之前,山里香迁建入园,在曾所片区建成年产1万吨蔬菜和食用菌生产项目。丛山迁入六街片区,建成年处理5万吨蔬果和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林缘建成院士工作站,启动桑叶多糖产业化项目。

截至目前,易门县入列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数12户,包括林缘、康源院士工作站、丛山电子商务平台在内的一批科研研发机构和电子商务流通平台正在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16个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业,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和16.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全县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马双喜认为,布局高原特色农业新版图,关键在于着力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全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基地发展,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人才队伍,全面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强化政策支撑力度,围绕创建省级和国家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大力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认证,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县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加快十街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和乡镇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启动中国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项目建设。立足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布局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构建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成为推动县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立足提升存量,扩大总量,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领军型农业小巨人企业,推动企业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围绕核桃、油橄榄、柑桔、生物药、食用菌,加快70万亩特色种植基地建设,成为推动县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围绕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涉农企业。围绕打造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积极推进种植、管理、技术服务专业化。围绕培植新型职业农民,强化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运用,产业化经营管理理念普及。围绕培养新型农业管理人才,强化县乡农科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农业人才,成为推动县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