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

元江县:打造热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8-02-01 来源:玉溪网

L_15172919902291446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享有“天然温室”美誉的元江,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抢抓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产业发展,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为建设美丽元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元江县实现生产总值82.8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增长30%,引进县外国内资金67.5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3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0元、增长13%。

 

L_1517291990325851020

 

特色农业渐成新的增长极

过去的五年,元江围绕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打好热区牌,培育增长极,特色农业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9.6亿元,同比增长6.5%。芦荟、茉莉花等热区特色生物产业产值突破4亿元,芒果、核桃、青枣、柑橘等经济林果产值达13亿元。

作为传统的甘蔗产区,元江为国家农业部糖料甘蔗高产重点县。近年来,元江在提升烤烟、畜牧、甘蔗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依托独特的热区资源,加快特色种植发展步伐,成为全国最大的芦荟种植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全国第二大和全省最大的茉莉花种植加工基地。

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成功注册2个地理标志商标,2个农产品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3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元江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稳步推进,完成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0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编制特色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3个,万象庄园云岭牛品质达雪花牛肉A3级标准。

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785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家庭农场15个。

近年来,元江被列为省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县,先后获省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先进县一等奖,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过去的五年,元江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加速发展绿色工业。2017年,元江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22.4%。五年来,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1%。

加快特色生物资源和农产品开发,芦荟、芒果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稳步推进,天美天康芦荟化妆品生产线调试生产。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芦荟加工生产车间,领先世界的膜分离浓缩技术,通过了欧盟和美国有机食品认证,是全国同行业中首家通过国际芦荟科学协会设备设施及产品认证的企业。2014年,云南万绿生物成为玉溪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

传统工业加速转型升级,矿电、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发展,那塘山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羊岔街风电、北泽坝农业大棚光伏、干坝光伏实现年发电量4.6亿千瓦时。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制定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争取民营经济政策贷款1045万元,成功申报省、市级民营小巨人3户。

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以“一园三片区”为布局的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江东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加工片区被列为全省食品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3.4万平方米,新开工8个产业项目。

 

L_1517291990126451829

 

旅游产业促进热区发展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缤纷的民族文化资源,成就了元江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产业。2017年,元江接待国内外游客207.42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18.89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多年的经营,金芒果文化旅游节影响力不断扩大,民族节庆、农业观光、热区体验等休闲乡村旅游逐步兴起,元江知名度大幅提升。

围绕着完成全域旅游策划编制,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县申报为契机,元江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印象大酒店投入运营,果香四季国际旅游度假区、山云华界农业旅游庄园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旅游厕所9座,地方特色民族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亮点纷呈。着力整顿旅游市场,旅游秩序日益好转。

近年来,元江严格落实哈尼云海梯田保护办法,加强那路、者嘎、昆南等特色旅游村建设,稳步推进山云华界庄园、红河谷热海项目建设,启动大明庵山徒步旅游栈道建设,成功举办传统节事节庆和中国·元江冬季滑翔伞邀请赛、首届“云海梯田杯”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2017年,元江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5.4亿元,同比增长12.7%。

“五网”建设支撑展后劲

2017年,元江推进以基础设施为主的78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6亿元。

过去的五年,元江以“五网”建设为契机,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投资6781万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3.6亿元实施输变电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供电保障率提高至99.98%;投资2.6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496公里;投资3.2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3.5万亩;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98亿元,实施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它克、坡垤、者嘎3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玉磨铁路、元蔓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国道213线改扩建主体工程顺利完工,7条重要县乡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启动建设276条1432公里农村公路并完成硬化135条579公里,建制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陆家店、大风丫、南泗冲、寒及冲4座水库和那诺一库扩建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团山水库项目开工建设,鲁布、小拉史水库等项目加快推进,建设完成小坝塘除险加固工程40座、人饮巩固提升工程15件。通用机场项目场址论证报告和航行服务研究报告通过评审。完成农网改造工程29个。争取项目资金成效明显,因远中学、退耕还林还草等7个项目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962万元。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争取甘庄供排水一体化等5个项目列入PPP项目盘子,预计撬动44.6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近年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和“万企帮万村”行动,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不断强化帮扶力量。全县派出385名扶贫工作队员、70名第一书记驻村蹲点,119家单位3334名领导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聚焦精准综合施策。聚焦“两不愁”目标,投入1082万元资金,扶持11个产业扶贫项目;投入1.26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完成贫困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发放716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支持14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

围绕提升“精准度、满意度”,对4.6万户进行贫情分析,精准锁定贫困对象。全面完成12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集中安置601户2381人。加快贫困户危房改造,1036户D级危房、2775户C级危房改造全面竣工,实现了年内消除4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的目标,农危改对象精准认定和改造经验在全市推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100%,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的承诺。全面开展健康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家庭医生签约率均实现100%,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1.15%。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实现融合,1225户2001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纳入了兜底保障范围。完成产业扶贫项目11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92万亩,1.8万余名贫困人口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务工实现增收。

2017年,投入4.6亿元资金,实施完成洼垤乡整乡推进和7个贫困行政村、14个自然村、7个“直过民族”整村整族推进项目建设。

 

L_1517367567160416990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五年来,始终把强基础、优环境牢牢抓在手上,合理布局城乡发展空间,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改和集镇、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以棚改引领城市规划建设,“一江两河”防洪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十里滨江道县城段、城南路、向阳路东延线全面畅通。小寨子跨江大桥、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改扩建和民族文化馆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综合配套完善比翼齐飞的新格局,元江独特风格魅力愈发明显,云南最美热区形象初步呈现。

滨江片区棚户区群众搬迁平稳有序,棚户区改造实现“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目标。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集中开发集体预留用地,商贸城项目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滨江路一期综合管廊项目,新建污水管网10千米、县城区公园4个,县城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9%、100%,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城镇化率预计达40.9%。乡村建设协调发展,完成10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农村“七改三清”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县城和集镇主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完成73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000盏,建制村公厕覆盖率达100%。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强县城防洪治理、城市供排水、市政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滨江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滨江路等重大项目,完成向阳路西延线、淇水路等道路建设,市政路面硬化工程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执法,城市经营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全面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2017年,元江实施“十件惠民实事”,涉及49个具体事项,使广大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教育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得到实施,完成“全面改薄”项目51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启动建设,整合资金390余万元改造提升55个卫生室服务点,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老年公寓和1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600元和516元,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等贷款2.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779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6440人次。(玉溪日报记者 邢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