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

新平县教育改革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8-08-30 来源:玉溪网

2_副本.jpg

迁建的新平一小教学楼主体工程封顶

近年来,新平县针对教育点多面广、校点分散、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强力推进教育改革,破解教育发展瓶颈,促使新平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保障教育经费

新平县把中央和省、市下达的教育经费按比例足额配套县级资金,同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财政对义务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50%用于义务教育。

建立县、乡两级政府教育激励机制,把学校非税收入的40%返还学校用于奖励教师,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优化资源配置

规划学校建设项目,调整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逐步撤并部分偏远、落后、条件差、学生少的小学校点。截至目前,全县保留中小学104所,其中初中12所、小学92所。同时,实施建兴学校九年一贯制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师资不足、校舍闲置问题,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基本趋于合理,义务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基本均衡。

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平县扩建了新平一中、戛洒一中、新平三小;迁建戛洒中心小学、新平一小、建兴中学;重建新平二幼;新建新平三中;新平三幼、乐康悦幼儿园已进入选址阶段。以上项目的实施,逐步优化了全县教育资源布局,特别是新平三中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全县高中招生压力,为新平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基础。

实施“美丽校园”行动计划暨校舍安全工程,完成覆盖全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市内、县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联通和共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环境及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开展“一村一幼”工作,确保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推行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破解学生择校、教学质量不均衡等难题;全县中小学校新生入学统一实行“阳光分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安排班级人数。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紧缺学科教师配备,逐年招聘新教师,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出台系列教师管理办法,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促进新平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提升。

加大对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新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将师德建设纳入常态化、长效化管理体制,2017年开展“两提一保”大讨论活动,2018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为提升新平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开展特色活动

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培养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以“养成习惯、培养兴趣、开发智力”为目标,相继开展“育禾苗 感党恩”“起来 读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会学习、懂感恩”。以“云南省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项目推进为契机,组建学校社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校内外社团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人人有特长、校校有特色”。

深化改革显成效

在全县乡镇中学开展区域课改,细化备考举措,着力提升中考成绩;大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推进新平县第一中学与名校合作,提升高考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依托玉溪市职教集团开展合作办学,打造职业高级中学特色骨干专业,加大职高“三校生”培养力度,拓宽新平学子进入大学深造的渠道。

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新平教育在2018年中、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考成绩创历史新高,高分段在全市排位凸显,总分540分以上的243人;新平一中高考上线率100%,其中600分以上4人;新平职高“三校生”128人参加高考,上线率100%,其中本科上线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