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乡“农企合作”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发力
群众脱贫不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自2016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建兴乡瞄准产业扶贫,精准发力,按照“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树快长大”的思路,以“农企合作,龙头带动”为抓手,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培植新兴产业,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不断破解群众增收难题,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持续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发力。
建兴乡是一个省级贫困乡,由于自然地理、交通、信息等因素制约,当地群众一直以种植玉米、苦荞等低效经济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困难,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为加快农业发展,夯实脱贫根基,建兴乡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农企合作”,不断将企业的管理、技术、市场等资源同当地发展相结合,开辟了“农企合作”、互利互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订单农业巩固提升中药材种植效益
建兴乡平均海拔1960米,气候温润,降水充沛,是新平县打造“云药之乡”的主要乡镇之一。近年来,建兴乡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通过在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引导和鼓励当地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叩开脱贫致富大门。露水草是建兴乡推广种植面积最大、受益农户最多的中药材,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但由于市场因素,农户发展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为降低市场风险、激发群众发展热情、提升露水草的种植效益,2016年建兴乡依托整乡推进项目,对种植露水草的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分别给予每亩110元与73元的政策补助,同时加强与新平鸿誉植物开发公司合作,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签订中药材露水草产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有了合同凭证,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发展露水草的热情和信心更足了。
老落地小组属于建兴乡帽盒村委会,受自然条件所限,以前村民们主要以种植苦荞为主,每亩收入仅700元左右,自从与新平鸿誉植物开发公司签订合同后,逐年扩大露水草种植面积,全组在家务农的26户农户中有24户参与了露水草种植,是当地有名的露水草种植专业村。2017年老落地小组共完成露水草交售170吨,户均增收2万余元,12户建档立卡户中除了有1户因残难以脱贫外,其余都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露水草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药”。
据悉,2017年建兴乡共有366户农户种植露水草,面积1667.98亩,企业完成收购1334吨,实现产值333.5万元,户均增收9000多元。
企业带动高山蔬菜新兴产业发展
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建兴乡还树立“引进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批群众”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步伐,引导群众发展高山蔬菜特色产业。在培育新兴产业过程中,建兴乡引进新平东绿公司,由公司在建兴乡马鹿塘投资156万元新建7.4亩育苗点,全年育苗量可供6400亩大田种植,解决了群众“买苗难”问题。同时,企业还在建兴乡建了8290立方米蔬菜冷库,按每天“时时收购”的运转方式,解决了群众“卖菜难”的顾虑。在收购价格上,建兴乡和新平东绿公司经过多次协商,合理商定各个菜种的最低收购价格,降低市场风险,最大化地维护菜农利益,激发群众种菜热情。
由于当地群众以往没有规模化种植过蔬菜,缺少相应的种植技术,针对这个问题,建兴乡积极主动邀请玉溪市农职院老师到建兴乡开展蔬菜种植培训,同时安排新平东绿公司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适时给予怎么栽、怎么施肥、怎么管理等栽种技术的全面指导。在种植管理中,建兴乡充分利用高海拔冷凉山区病虫害少的优势,鼓励企业大力引导农户,以施农家肥为主,少打农药,积极打造生态、绿色的“高山蔬菜”品牌,凭借优质的蔬菜品质,建兴乡的高山蔬菜大部分都走出国门,出口到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据了解,在龙头企业带头下,2017年建兴乡发展高山蔬菜2160亩,收购高山蔬菜2675吨,实现产值520多万元,高山蔬菜正逐步成为建兴乡产业发展中的亮点和特色产业。
村民进企务工增加农户收入
建兴洋坪是新平县境内唯一规模化种植玫瑰花的产业基地,共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玫瑰花1700亩,每年的4月至5月,上千亩的玫瑰绚丽绽放,美不胜收。
为发挥企业的增收带动作用,建兴乡不断加强“农企合作”,引导当地农户进企务工,让群众在增收的同时学到更多的致富技能。据初步统计,在玉溪桂瑞斯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的发展带动下,建兴洋坪每年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10万元的地租,通过进企务工,户均实现增收2万多元,“农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效益正日益显现。下一步,建兴乡还将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独立种植玫瑰花,由企业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和统一回收,培育玫瑰花种植专业户,拓宽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另外,2017年建兴乡还不断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引进玉溪明珠花卉公司到建兴乡磨味村狗头坡小组发展万亩百合,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基地建成后将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再添新路。(玉溪日报通讯员 曹学辉 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