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乡调整产业结构引领群众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是增加群众收入,关键是产业发展,新平县建兴乡围绕核心,抓住关键,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采取党员典型示范、大户带动、农企抱团发展等方式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引领当地群众逐步走向致富路。
长期以来,建兴乡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等传统种植业,但收益并不理想,前几年,乡里也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过烤烟,但是几年过去后,烤烟种植不再是当地人的首选。
如何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困境,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加快产业脱贫效果,建兴乡党委、政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最终作出决定:一是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压缩玉米、苦荞和小麦等低效益作物的种植规模,引导群众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青花、白花、甘蓝和毛豆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二是发展设施农业,紧紧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加强农业和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降低劳动成本,增加收益。
在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操作过程中,建兴乡采取典型示范、组织带头、规模连片、科技保障和市场开拓等工作措施来保证产业转型顺利实施。2016年,建兴乡积极引进新平东绿公司发展高山蔬菜,同时,总库容8290立方米的蔬菜冷库和占地10亩的马鹿社区蔬菜育苗场也分别建成投入,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群众购苗难、卖菜难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菜的积极性。
3月2日,建兴乡冷库正式收购蔬菜,前来卖菜的建兴村石门小组的李德雄高兴地说:“我家今年租地栽种了60亩蔬菜,目前已开始大量上市,有了这个冷库,卖菜就相当方便了,再也不用拉到新平县城了。”同村的李德福在乡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种了4.5亩青花,没想到第一次卖菜就让李德福尝到了甜头:“今天我卖了350公斤青花,卖得了1000多元钱,按照目前的价格,仅仅这一批青花我家就会卖得1.4万元,种蔬菜真是划算啊,下一步我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今年脱贫致富。”
为扩大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建兴乡还践行“支部找出路、党员当大户、能人进支部、群众快致富”的原则,开展“党员当大户”带头种蔬菜的模式,动员党员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奔向小康之路。建兴村村委会主任刘国学就是“党员当大户”中的一员,今年1月,他租了60亩土地种植青花、白花、甘蓝。刘国学介绍,建兴村目前蔬菜种植面积308亩,其中,党员示范种植219亩,带动普通群众种植89亩。为了提高蔬菜种植的收益,建兴村蔬菜种植户与新平东绿公司达成了协议,公司为农户们提供了蔬菜保护价,每公斤甘蓝、白花、青花的价格从1元到3元不等,也间接提高了农户们的积极性。刘国学说:“如果说这次在我们党员的带动引领下,村里新兴的产业能够代替旧产业,甚至收入比旧产业还要高一点的话,我们就要大力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蔬菜种植上,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脱贫,一定会致富。”
除了建兴村,挖窖等其他村也在蔬菜种植方面寻求产业结构调整突破。据悉,建兴乡目前共发展高山蔬菜800余亩,预计产量800余吨,可实现收入240万元,下一步建兴乡还将开展万亩蔬菜发展计划,让蔬菜产业真正惠及民生,助力建兴乡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