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

红土地变成“金疙瘩”

发布时间:2017-03-12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46岁的杨琼珠是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委会取打左小组村民,从去年开始,她有了新的身份——农业产业工人。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她把土地流转给了公司,又被公司雇佣,在家门口打起了工。一年的时间,她已经完全适应了上下班的生活。“以前起早贪黑种地,一年到头存不下几个钱,现在除了地租还有工资,收入翻了一倍多。”

  眼下,杨琼珠管护的2000多棵柑桔正处于挂果的关键期,松土、施肥、浇水,她一点不敢马虎,因为管理的柑桔产量和质量达到公司要求标准的话,每公斤还能有0.85元的提成,2000棵的提成能达4万多元。杨琼珠家有五口人,老伴常年患有糖尿病,以前家里靠烤烟和甘蔗一年收入一两万元,勉强度日。土地流转给她家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她家31亩山地,租期30年,年租金2万元,按5年一次领取,她已经领到了前5年10万元的租金,拿着这笔钱,她带着老伴到医院做了全面治疗,虽然不能像邻居们一样用租金建房、买车,但对她来说,相濡以沫的老伴比车房更重要。现在,杨琼珠和儿子在公司打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丰产后的提成。

  磨皮村是省级贫困村,如何脱贫摘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直是县、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县乡党委带领村党总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褚橙企业,把种植结构从甘蔗调整为柑桔,使磨皮村成为新平县2014年土地流转项目中连片面积最大、农户比较效益最明显、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最快的典型。全村土地流转共涉及6个小组208户,总面积4704.6亩,农民则依托企业,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村主任普朝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盛果期前,农户平均每年土地租金1.5万元,管护费1.8万元,劳务收入1万元,合计4.3万元,比流转前增加至少2万元。进入盛果期,每户按管护提成计算收入4万多元,加上劳务收入,农户每年收入可达7万元以上。从2014年2月土地流转至今,参与流转的六个村民小组新购置农用车28辆,生活用车32辆,新建抗震民居37幢,村庄人居环境逐步改善,67户266人实现脱贫摘帽。

  据了解,从2008年起新平县不断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领导小组和管理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托管、流转委托等服务,帮助农民联系流转对象,完善政策支持。截至2015年年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6.98万亩,涉及农户数17356户,签订流转合同8640份,实行适度规模100亩以上经营面积13.75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先后引进金泰果品、新平天惠、云南猫哆哩酸角开发、昆明格瑞斯、地衡丰等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记者 蒋燕 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