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

玉溪柑桔产业如何“补钙”

发布时间:2017-03-12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去年上市的玉溪柑桔到目前已基本售罄,结果有喜有忧。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产品低价销售和销售难的问题愈加突出,同时,行业内恶性竞争等问题有滋蔓之势。究其原因,柑桔种植量的增加与产业发展配套支撑体系的羸困,形成了一条越来越大的鸿沟。跨不过这条鸿沟,玉溪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便是一句空话。

  柑桔产业发展快速

  经过多年的发展,柑桔已成长为玉溪水果产业的龙头老大。

  今年初,应邀来新平为柑桔产业发展传经送宝的浙江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金国强在走访了部分柑桔园后,在微信朋友圈里用“震撼”两字表达对玉溪柑桔产业的印象。金国强告诉记者,玉溪柑桔种植面积增速惊人,再加上有褚橙成功的种植模式和品牌示范带动,玉溪柑桔产业前景无可限量。

  据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站长杨云光介绍,到2016年末,全市柑桔栽种面积18.4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57.4万亩的32.1%,产值9.4亿元,在24.5亿元水果总产值中占39%。

  市农业局副局长王琼丽告诉记者,按照规划,到2035年,全市柑桔面积将达到30万亩,其中华宁10万亩、新平10万亩、易门5万亩、元江3万亩、峨山和通海等地2万亩。

  在新平,受褚橙的影响和带动,柑桔种植方兴未艾。据介绍,2016年,当地新增柑桔面积3万余亩;不到3年时间,新平便超额完成了5年的种植计划。

  王琼丽向记者展示的一组数字,可以看出玉溪柑桔产业成长速度何其惊人:与2010年相比,全市柑桔种植面积增加了10.06万亩,年递增速度在20%以上。

  产业“疾患”不容忽视

  市农业局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柑桔均价3.88元/公斤,与上年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即便是褚橙,均价也从2015年的18元/公斤降至16.8元/公斤。为了改善果品质量,在2015年采摘期过后,褚橙庄园果断伐掉3万多棵果树,柑桔株距从1.5米变成3米。果树减少后,产量也从2015年的1.18万吨减至9270吨。

  今年元旦刚过,中国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在新平召开滇南柑桔试验站2016年总结会暨专家论坛,邓烈、王雪峰、江东、韩冷等一大批柑桔专家云集新平。上一年,他们曾多次在新平蹲点,对柑桔产业发展的状况可谓洞若观火,他们为玉溪“把脉”后,指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隐忧:重栽轻管现象突出,种植管理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对柑桔的早结、丰产、稳产和果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部分桔农为了短期利益,抢青采收现象突出……

  通过梳理专家意见以及自己多次调研的结果,王琼丽认为,玉溪柑桔产业的“病态”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柑桔苗木品种多、乱、杂的现象突出。由于本地种苗供给不足,有相当一部分种苗来自市外省外,导致柑桔苗木携带危险性病虫害的几率增大。

  标准化种植体系建设滞后。新平冰糖橙种植最佳区域为海拔800米到1100米,华宁蜜桔为1100米到1130米,而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海拔和土壤条件不适宜的区域也种上了相当数量的柑桔。同时,我市大部分桔园多为上世纪80年代后所建,果树每亩大多超过200株。密度过大,果树间通风透光差,导致许多果园施肥、用药困难,生产管理成本增加,果品质量难以提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种植户在施肥、用药上随心所欲,导致同一品种的柑桔果实无论从外形还是品质上看都千差万别。

  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滞后。近年来,各地柑桔溃疡病、木虱、桔小实蝇、红蜘蛛、潜叶蛾等病虫害加剧,而统防统治难以实现。病虫害肆虐,导致部分地方柑桔园毁于一旦,种植户损失惨重。

  果园配套基础设施滞后。限于实力,部分种植户投入不足,使得柑桔生产区水、路不配套,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遇上冬春干旱,相当数量的桔树在萌芽、抽梢、花期、果实膨大等关键期需水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后期的产量及质量。

  市场开拓和销售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各地柑桔销售基本依赖外地商人,不仅市场销售面狭窄,且在定价上没有话语权。

  “玉溪柑桔产业‘缺钙’了。”王琼丽认为,玉溪柑桔产业成长过快,确实使一些问题暴露出来或者还未完全暴露,亦或还未来得及加以化解。虽然此类问题不至于动摇产业发展根基,但不容忽视。她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小孩长得太快,如果缺钙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柑桔产业如何“补钙”

  显而易见,人缺钙不是小问题,柑桔产业也一样。如何进行“补钙”,成为玉溪柑桔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对如何“补钙”的问题,韩冷博士认为,无非从外强和内壮入手。外强是政府多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进一步筑牢柑桔产业的根基,让柑桔生产的阳光更充足;内壮就是政府引导种植企业在品种良种化、苗木无毒化、产地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经营规模化上下功夫,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综合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建议,要让玉溪柑桔产业健康发展,今后要从八个方面“补钙”和“治病”。

  一是加强和完善柑桔苗木繁育体系建设,规范苗木生产、经营和销售管理,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强化监督管理。

  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柑桔园的生产条件。

  三是制定柑桔技术规范,统一生产标准,全面推进优质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提高科技措施的到位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柑桔品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合理密植,科学管理郁蔽老果园,积极引导果农调整桔园密度,实施隔株间伐、大枝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

  五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抱团优势,提高柑桔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效链接。

  六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转变桔农思想观念,提高广大桔农的科学管理水平。

  七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搞好信息服务,拓展销售,促进柑桔产业的流通与销售。

  八是实施品牌战略,以褚橙为榜样,提高品质,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避免彼此间恶性竞争,增强市场整体竞争力。

  在新平县副县长饶云看来,品牌是企业的,但产业既是地方的,也是企业的,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