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着力实施九个行动计划
新平县在“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中,找准着力点,全力实施“九个行动计划”,通过全县上下两年的共同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确保新平始终走在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经济发展前列。
着力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行动计划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抓大不放小”,支持好玉磨铁路、永金高速公路建设,抓好大戛高速、国道323改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中麻路、大保路等农村公路建设,抓紧做好新平机场的规划工作;大力简政放权,突破关键环节和制约因素;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按照“七位一体”责任制的要求,强化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全力以赴加快项目推进。力争今明两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以上,到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5亿元以上;确保今明两年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年均增长14%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
着力实施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优化区域布局,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巩固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积极发展畜、果、林、药等特色产业,鼓励农业庄园加快建设,提高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创建水平。到2017年末,力争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增加值20.4亿元。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把主要精力放到工业项目建设和对工业企业的服务上,全力协调保障生产要素,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销售难等问题。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技改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巩固提升矿冶产业,做大加工制造业,做强生物资源加工业,抓好箱包及配套产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进智能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确保产业提质增效。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矿冶产业总产值154亿元、加工制造业总产值25亿元、生物资源加工业总产值18亿元、清洁能源产业总产值9亿元,四个重点产业增加值力争完成50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37%以上。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加速产业融合进程。坚定不移地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县域调结构、促转型的重大产业来推动,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到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4亿元。积极发展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到2017年,实现商贸服务业增加值34.4亿元。到2017年,力争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4亿元、49.8亿元和64.8亿元,全县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着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
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有效扩大消费六大重点任务,强化措施,推进发展。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提升新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内涵,加快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确保2017年哀牢小镇全面竣工。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新兴消费业态,促进社会消费持续增长。
着力实施财政增收行动计划
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强化税源建设、征收管理、挖掘潜力、向上争取、激励考核等重点工作,力争今明两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2016年达到12.34亿元,2017年达到13.57亿元。强化预算管理,坚持量入为出,保障重点领域支出,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好财政资金作用,用好用活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严格执行预算法,加快预算资金拨付进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积极争取用好省级债券转贷资金,降低政府性债务成本,减轻政府还本付息压力。
着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行动计划
按照“做强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的思路,抓住“多规合一”契机,统筹各类规划,建立管理机制,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注重个性特色,彰显新平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魅力。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完善城乡功能设施。统筹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以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平。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续建项目,进一步规范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力争2017年末,城镇化率达到38.5%。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抓创新,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激活创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走出一条从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充分发挥矿冶产业传统增长动能积累的优势条件,加快转型升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把信息、加工制造产业作为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2016年和2017年,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同级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达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达1.46%、1.81%。
着力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行动计划
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需求的有效对接,用好用足中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一企一策”政策,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政策导向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聚集发展。积极培育金融服务业,创新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业与地方经济体系的进一步融合。2016年,全县新增贷款8亿元以上。2017年,全县新增贷款8.5亿元以上。
着力实施园区经济发展建设行动计划
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步伐,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通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推进园区实体化改革,建立适应发展要求的工业投资体制,突破园区投融资瓶颈,实现经济行为实体化、园区建设市场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把园区打造成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基地。要突出园区服务和招商职能,每年力争引进3至5户投资上1000万元以上项目入驻园区。今明两年储备2000亩建设用地;2016年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增10%;2017年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50亿元,增10%。
着力实施扶贫开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明确目标,层层明确责任,大力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完成平掌乡、建兴乡、老厂乡和13个贫困行政村及戛洒镇安置点5106户19309人的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面完成平掌乡、建兴乡、老厂乡3个省级贫困乡整乡推进项目。确保2017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