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

平掌派出所“三项措施”创新实有人口工作

发布时间:2014-09-11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本网讯(朱平)平掌位于新平县西南,与普洱市墨江县、镇沅县接壤,是玉溪市最偏远且积土地贫瘠、生活贫困、边界接边多、海拔高、交通不便、外出人口多、少数民族集居为一体的山区乡。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大量外出务工,有的自然村举村外出,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巢村”,有的村庄多年未有出生人口,成为地道的“光棍村”。全乡10个村委会,116个小组,147个自然村,4170户15231人。目前,人户一致人口8174人,占53.6%,给人口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阻碍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面对新形势,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派出所积极探索实有人口工作新路子,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部门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提升服务管理功能,全乡上下形成了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联动机制

  一是健全整体联动机制,完善服务措施。为加强实有人口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乡政府成立了由派出所、计生所、社保、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组成的实有人口管理服务领导小组,专门设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部门制定完善各项惠及民生的具体措施,实行参与部门整体联动机制,加强实有人口工作;二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乡政府办和社管综治、计生牵头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均等化试点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派出所负责登记和管理常住人口基本信息和现实居住状况,规范户籍制度和居民身份工作,健全人口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准确、鲜活”。计生全面落实优生优育政策,为育龄夫妇提供优质生殖健康服务。社保做好城乡居民各项社会保障、农民工技能培训、劳动力就业转移服务。民政做好社会福利、残疾人、优抚安置工作。妇联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帮扶济困和“平安家庭”建设。共青团做好青年、团员参与社会工作和各项宣传发动;三是保障到位,落实责任制。每年初乡政府均与各村委会签订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责任书,按人均1元安排流动人口经费,明确由治保主任、计生信息员对辖区内的外出人员以户为单位逐户逐人登记,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社区民警组织网格员对外出人员、外来流动人口全面摸排、登记,分别录入社区警务子系统和网格化平台,准确掌握人户分离人员、流动人口的底数。目前,共登记人户一致人口8174人,长期流出人口7057人,流入人口28人;四是建立定期会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由乡政府牵头,对外出人员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定期进行会商,通报落实优抚惠民政策情况。各职能部门和各村委会按月互通情况、交换信息,及时查找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实有人口工作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落实。

  二、强化规范管理,夯实人口管理根基

  平掌乡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不留死角”为原则,结合外出务工人员去向分布和流入务工、务农人口情况,强化规范服务管理。一是定期摸排底数,实行分类管理。按季度或按月对流动人员进行登记核对,及时掌握流入、流出基本情况。重点突出对流出人口的现居住地址、无人居住房屋等信息核查,纳入社区“网格化”综合平台分类管理,确保人口、住房、社保等基本情况底数清,不留死角;二是推行流出人口实体化管理。针对人口流动频繁、居住地点分散的特点,以村委会为主,各自然村小组长负责制,落实实有人口服务管理责任。在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期间,派出所采取上门服务、电话通知等方式办理,同时由各小组长通知本人或亲属,目前,年满16周岁应办证人数为696人,已办证300人。在登记流出的7057人口中,大部分流入本市的红塔区、峨山、元江及昆明、西双版纳、普洱等州市,一部分流到四川、江浙、深圳等地,还有近千人外出30余年且流向不明,至今无法换发二代证。三是以出租房屋、工地工棚为重点,强化“三非人员”打击遣送。对短期流入人员及时采集信息比对,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对务工人员,必须先通过派出所核查比对、申领居住证后并凭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用工单位方可录用,切实提高社会管控能力。由于女青年外出务工远嫁他乡,致使400余人大龄男青年至今未婚,有的大龄男青年到边境地区务工,用二三千元钱把外国籍妇女领回村子生育子女不报告,给派出所管理和打击境外“三非人员”埋下伏笔。截至目前,清理遣送“三非人员”5人;四是扎实推进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机制。平掌乡有7个村委会26个小组与普洱市接壤,每年与墨江县、镇沅县的乡镇定期进行协商联防联调工作,落实联防联调协议。接边村委会按照联防联调协议,及时登记接边地区流入人员,互通信息,强化人口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健全流动人口动态管理台账,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形成“党政主导、村(社区)管理、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社会综合治理。

  三、开展优质服务,为实有人口工作增强“后劲”

  一是延伸服务触角,深入推进均等化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主动帮助流入、流出人员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计生每年对50名育龄妇女免费提供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社保每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输出2000余人,对生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论在那里住院,均按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和城乡居民政策比例进行报销。上半年,全乡共报销医疗补偿金6万余元。二是优化户籍工作,为群众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坚持态度和蔼、主动问好户籍办理工作原则,对群众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遇有疑难问题,在解释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能够一次性办结的绝对不让群众跑两次,同时设置明白卡,办什么手续的户籍,需要提供什么材料一目了然写清楚;特殊情况处理的,将民警的手机号码告知群众,采取预约办公或上门服务等方式,今年以来,共为群众上门服务或预约办公20余次。三是做好“三留人员”服务工作。上半年登记留守儿童197人,留守妇女36人,留守老人186人。根据困扰留守儿童成长“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安全失保、监护失助”六大问题,乡政府在中心小学组建功能齐全的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丰富文化生活,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保证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由妇联牵头开展关爱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活动,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平安家庭”建设,组织留守妇女建立生活、生产互帮互助小组,开展民间娱乐活动和安全防范,缓解精神压力。以政府主导,社保牵头加大对留守老人供养力度,最大限度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妥善解决留守老人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