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打造立体传播矩阵让廉洁文化浸润人心
为了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近年来,通海县高大乡代办村“石榴红”傣彝普法调解队队员经常把村民召集起来,用方言讲述家风故事,让廉洁种子在家长里短中悄然扎根。
“以前听政策就像听‘天书’,文件再顺也摸不着门道。”高大乡普丛村的矣大哥笑着说道,“现在用傣话讲,道理像泉水一样通透。”这朴实感慨,道出通海廉洁文化建设的动人底色——让廉洁带上泥土的芬芳。
在里山乡,廉洁文化随四弦琴旋律流淌。身着绚丽彝族服饰的文艺队员,以群众熟悉的“五山腔”为载体,将廉洁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这支村民自发组建的文艺队,创作了多首廉政山歌,把“文艺倡廉”舞台搭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在欣赏表演时潜移默化接受廉洁教育,真正让廉洁知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
近年来,通海县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打造“阵地+活动+精品”立体传播矩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变身廉洁教育主阵地,开展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等活动843场次,覆盖群众超14万人次,让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惠民演出中,《翡翠手铐》等廉政剧目以跌宕剧情敲响警钟,单场吸引观众超千人。田间地头的“大喇叭”也变身廉洁宣传员,早晚播报的廉洁小故事,让村民干活时都能耳濡目染。
如今的通海,廉洁文化已不再是墙上标语、文件条文,而是傣族老人的家训、彝族姑娘歌声里的劝诫、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方水土生长出的廉洁故事,正续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通讯员 陈绮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