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

通海:多元调解模式巧解建房事故纠纷

发布时间:2024-06-19 来源:玉溪网

近日,通海县里山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当地派出所、通海县公证处成功调处了一起因建房事故导致死亡的赔偿纠纷。

王某承揽了师某家的房屋建盖工程,并将建房中所涉的混凝土浇灌项目分包给洪某。洪某带领张某等7人在实施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张某在搬运物料时不慎从二楼摔下当场死亡。张某家属因与王某、洪某就张某的死亡赔偿金额未能达成一致,死者的遗体一直存放在殡仪馆,未能入土为安,双方相持不下。案件发生后,里山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当地派出所、通海县公证处组成的调解小组共同调处该起纠纷。

为保证纠纷顺利解决,防止“民转刑、刑转命”的发生,调解小组做实前期走访摸排,精准分析研判后,认为该起纠纷涉及4个重难点:一是要依法为三方讲清责任;二是摸清三方经济状况,为以后赔偿奠定基础;三是把握好调处时间节点,即“快不得也等不起”;四是做好死者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防止做出过激行为;五是做好应急预案,调处不成功时,及时引导三方进入诉讼程序。

调解小组有力有序推进调处工作:首先,加强同县人民法院及法律顾问的联系,详细了解今年以来相似的司法实践案件,抓牢责任划分的法理依据。其次,走访了解王某、洪某的经济状况,开展普法教育。最后,深入死者家中,以面对面的方式开展工作,为死者家属讲案例、讲依据、讲人情。经过多天的努力,最终三方就张某的死亡赔偿达成一致意见,通海县公证处现场为三方当事人办理了和解协议公证,及时固定证据,成功预防了一起可能因死亡赔偿引发的“民转刑”纠纷。

近年来,里山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打破传统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引入公证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司法行政资源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预防性司法制度优势,努力达到“1+1>2”的效果,不断提升用法治手段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能力。(通讯员 赵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