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

前卫镇探索旧村改造新路

发布时间:2018-05-29 来源:玉溪网

随着两幢六层的小高层建筑封顶,江川区前卫镇小街村下高桥小组“农民上楼”的集约化旧村改造模式受到各方关注,前来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

下高桥小组的小高层安置房为一字型独立式六层高两幢单元房框架独立建筑,建筑之间道路宽9米,项目区域停车位、绿化景观、排水管网等一应俱全。同时,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一层为住户杂物区,可停放车辆,堆放生产工具,二层至六层为居住区,考虑生活发展需要,居住区每户为三室两厅两卫户型。目前,两幢小高层均已封顶。同时,整合“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在村内实施了道路扩建、铺设排污管道、行道绿化和部分景观节点建设等,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也为下一步各村实施旧村改造树立了典型。

前卫镇镇长张曦告诉记者,该镇探索“农民上楼”的建房新理念,将下高桥小组列为试点,探索小高层安置房的建设模式,从腾出的空间中划出1603.3平方米用于安置房建设,建设两幢小高层共计40套单元房,其余空地用于村庄干道和活动场所建设。这样的模式,有效化解了农民建房需求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同时也使乡村基础设施欠缺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下高桥小组长周仕林告诉记者,该组有157户人家,总人口445人,长期以来,由于村内缺乏规划建设管控,导致村内布局混乱,房屋建筑风貌不统一,危旧房、闲置房分布零散,加上部分群众乱占乱围,致使道路日益狭窄,部分地段宽度仅1.5米左右,给当地群众生活和出行造成极大不便;村内基础设施老化,亮化、绿化设施不健全,室外休闲活动场地欠缺,村民日常生活需要难以满足;农户在房前屋后随意堆放杂物,既影响村容村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自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下高桥小组拆除临违建筑和低效利用房46宗,腾出空间2862.5平方米,但依然难以满足群众旺盛的建房需求,启动小高层安置房建设,通过“农民上楼”的集约化建房模式,使建房用地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玉溪日报记者 邢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