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

江川区多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7-11-16 来源:玉溪网

近年来,江川区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升“普九”成果的新方向,作为江川区教育跨越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师资力量、校园精致管理等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成效明显。

抓基础,建设美丽校园

走进江川区前卫中学,崭新的教学楼、实验室矗立眼前,走在学校干净开阔的路上,两旁是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行道树。运动场上,孩子们正在崭新的跑道上挥洒青春的活力。

沐浴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投资2700万元,征地10亩,对前卫中学原校舍进行整体规划建设。2009年到2011年,新建一幢教学楼、一幢教师楼、食堂、礼堂,扩建了运动场,2012年后又新建了一幢综合教学楼、一幢男生楼和沐浴室,还对办公楼和女生宿舍进行了加固改造,对校园进行美化亮化,如今的校园焕然一新。

前卫中学是江川区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亿元,拆除D级校舍83076平方米,加固B、C级校舍13.85万平方米,重建、新建校舍10.1万平方米,学校建设做到了全区学校全覆盖。同时,全区累计投入资金5800多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了校园网络和校园安全监控,配置了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设备,全区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全覆盖,形成了城乡交互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体系。

“近年来,江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区之力对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真正把规划变成现实,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江川区教育局局长杨志伟介绍。

抓核心,加强师资力量

为解决教师住房难问题,彻底改善教师居住条件,2011年以来,江川区建成占地250亩、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总户数2300套的“德馨苑”职教小区,实施廉租房建设项目22个、855套、39277平方米,“筑巢引凤”让教师安居乐业。

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江川区制定出台《江川县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交流办法(试行)》《江川县城镇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农村定期支教的实施意见》《江川县中小学顶岗教师管理要求》等系列措施办法,明标准、定规则,让申请调动的教师自己评分,高分先选岗,建立全区教师调动交流激励机制,营造了公平竞争的从教环境;创造性地实施骨干支教、结对支教、晋职支教、顶岗交流等多样的支教交流形式,缩小城区、坝区、山区、边远地区师资队伍差距。2013年至今,全区中小学教师交流1063人次。

“完善的教师流动机制,为推进教学交流和优秀教师支教工作,帮助山区、边远地区教师提升业务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缩小区域间教育差距奠定了坚实基础。”江川区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闻雁川说。

抓管理,促进校园内涵发展

“同学们,这是江川青铜工艺流程图,19世纪70年代,江川后卫生产铜产品的手工作坊造就了一批熟练掌握传统铜工艺的民间艺人,铜工艺制品以其精湛的工艺闻名全国。生在这个地方,长在这个地方,希望同学们不要把这些东西忘了……”秋日的早晨,江川后卫中心小学校长杨仕云给孩子们讲解着校园墙壁上描绘的青铜工艺流程图。这幅作品长约90米,图文并茂地将工匠精神和教书育人有机融合,让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底蕴在这里得到展现。

创建美丽校园,离不开文化融入。后卫中心小学的文化建设以“优秀习惯―习惯优秀―奠基人生”办学理念为主线,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学校特色的园区文化、楼层文化、班级文化、墙壁文化等,力求通过文化注入、环境优化,使校园的一楼一室、一草一木都发挥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自然养成。

近年来,江川区实施“一校一品”绿化美化工程,“一校一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师生互励养成文明礼仪,创建校园环境美、文化氛围美、师生心灵美的美丽校园,让学校“美”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每年组织全区性、覆盖各学段学生的体育才艺比赛和参与面广的教师合唱、健身操比赛,建立学校社团活动展示评比机制,让学校有歌声、有笑声、有喝彩声,建设生机勃勃、学生喜爱、家长放心、教师乐业、社会满意的活力学校,让学校“活”起来;抓常规、强研训,落实课程、减轻负担,分解目标、培优帮扶,建设乐教、乐学的质量校园,让办学质量“高”起来。

“我们将继续扩大、巩固前一阶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加强软硬件建设,建设美丽校园、活力校园,提升办学质量,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促进江川区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杨志伟说。(玉溪日报记者 刘黎 李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