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在新处 干在实处 推动江城跨越发展
江城镇是江川区“四镇一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大讨论、大行动以来,江城镇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推动了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天,我们将走进江城,对江城镇党委书记郭峰进行专访,了解江城镇如何立足自身优势,聚焦发展短板,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
江川区江城古镇棚户区改造规划区域主要集中于江城集镇核心区,涉及江城社区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北门街、正街5个居民小组,计划改造1960户,改造区域面积271.5亩,拆除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实行货币补偿,估算总投资8.81亿元,现已争取到到了国开行贷款资金7亿元,中央、省级补助资金3726万元。目前,正在开展征收户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尽管尚未到达公告的集中签约时间,但大多数群众对终轮公示结果无异议的均积极主动提前进行了签约。
江城镇党委书记郭峰介绍说:这次江城古镇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镇、社区、小组抽调了一百多名干部、工作人员组成群众工作组,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我们搭建了群众工作服务站,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正街分别由各个工作组一对一地对群众开展服务,另外还有政策法规、矛盾纠纷调处、后勤、档案等其共十多个工作组,采取一站式为群众搞好服务。第二个方面我们优化分解了政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群众,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三个方面,我们考虑到群众房子拆除后,没有房源点的实际困难,我们起了七个房源点进行房源建设,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政策,通过我们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积极踊跃参与支持棚改,棚户区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正在平稳有序地推进。
“春风化雨,真心真情服务群众;政策暖心,棚改惠民群众受益”,推进古镇棚户区改造工作成为了江城镇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郭峰说,在推进棚改工作的同时,一产、二产、三产的发展也急需实现新的突破。
江城镇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乡面貌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在我们的发展中还存在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新型化推进缓慢,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面貌不优,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功能品质还有待提升;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环境承载压力大,产业发展基础不牢,项目引进难度大等短板还制约了我们的发展。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突破发展瓶颈,江城镇将依托“两湖两山两文化”“一寺一河一古镇”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紧紧抓住“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创建等重大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滇中重要的旅游聚散地,推进江城古镇建设,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郭峰介绍,江城镇将转变方式,做优高原特色农业,促进一产与二产、三产有机结合,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做强新型工业,优化小微企业创业园规划、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园区招商,力争引进2户以上新兴产业企业入园发展,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年内完成2户规模以上企业纳规工作,做大规模工业总量,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5%的目标。突出山水林田园特色,做活第三产业,继续推进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北山公园旅游景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星云湖环湖旅游的开发建设。同时,我们也要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搞好招商引资项目跟踪协调服务,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确保今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亿元的目标。
经济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应与之齐头并进。郭峰表示,江城镇还将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更大力度改善和保障民生,打牢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行政效能的短板,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以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精神状态,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郭峰说,今后江城镇将按照“开放创新、环境优先、壮优培特、城乡融合”的工作思路,依托“两湖两山”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滇中重要的旅游聚散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确保与全市、全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到2021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