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实施“空壳村”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行动计划
近日,记者从江川县组织部获悉,为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江川县于2015年启动实施“空壳村”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行动计划,按照每个点10万元的标准,市县共计投入400万元补助资金,帮助空壳村、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财政、发改、农林水等10余个部门密切配合,力争年底实现“空壳村”零的突破,“薄弱村”经济实力有所增强的目标。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江川县收入为零的“空壳村”有35个,收入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5个。由于没有集体资金,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成了难题,为破解“空壳村”这一难题,江川县实施了“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行动计划,帮助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此外,40个村(社区)由35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挂钩联系,带领相关部门下村调研、指导帮扶。目前,实现了32个村(社区)签订了“股份合作经济”的项目合同。
江川县安华彝族乡光山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多年来,由于集体经济匮乏,村组无钱办事问题突出。“没有集体经济,很多事情我看在眼里也只能干着急。”光山村党总支副书记范朝生说,以前,村组上修沟打坝、修路都要向上级申请,就连路被冲垮了、或者要组织清理垃圾需要的一点钱,都没有资金,只能组织党员、村组干部义务干活,全村103个党员,有什么事就是组织党员、干部带头义务干,空壳村,一分钱都没有,做什么事都只能向上级申请资金或是群众自筹,作为村干部我也很为难,自己每天接触老百姓,深知存在的困难,却没办法解决,很多问题都只能等着向上级争取资金,等着、盼着,自己也深感身上的压力大,地方不发展,自己也有愧。
范朝生说,自己到村民小组参加党员活动,看见有的村民小组没有公房,党员活动只能到村民家中,有的村民小组党员多就只能到集体的储物间开会。自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没有资金,只能干着急。
2013年根据省市县委组织部要求,开展合作股份试点,光山村为试点先行试行合作股份。将承包给企业主的土地、坝塘、林下资源收回,以入股的方式,与勋海山庄合作入股发展农家乐,双方签订《协议》,按照光山村占15%的股份,每年定期分配“红利”,这才彻底改变了光山村“空壳村”的现状。
去年,这笔集体资金就发挥了作用,光山村李家营村民小组到小石河村民小组有一条2公里左右的道路,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车开不进去,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了集体经济后,去年,光山村投入1万元将该路进行硬化,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群众非常高兴。此外,还有一个光山村民小组600多人的生产用水依靠的坝塘,由于连年干旱,几年都蓄不起水。去年,村投入集体资金修建了一条引水沟,解决了坝塘蓄水困难,当地群众生产用水得到解决。
“现在县上给10万元,这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资金,我们要好好用心把这笔钱用好。”范朝生说,我们打算将这笔资金入股勋海山庄,壮大集体经济,为村民做更多事。为利用好这笔资金,光山村出台规定,将分红的50%用于公益事业,50%作为股本再投入,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加强资金监管,成立了监事会,制定《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监事会制度》等制度,定期监督检查财务状况,张榜公示资金来源、去向等,并采取“村账乡管”的办法,对“红利”进行集中管理,合理用于本村的公益事业、弥补工作经费不足、向群众分红等。
“如果集体资金壮大,我们就能为村民做更多的事了。”范朝生计划着,有一个村民小组河流堵塞了,我们要帮他们疏通一下,有一个村民小组没有公房,我们自己出资解决一下。(玉溪日报记者 吴坤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