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好少年杨锦怡
本网讯 杨锦怡,8岁,后卫中心小学三(1)班学生,在班上她担任小队长职务,每天放学后负责教室门窗、电源的检查关闭并锁门,是一名品学兼优、勤俭节约、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她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几年前父母离婚,她跟随母亲生活,租住在周官村一间普通的民房里。母亲为了养家糊口,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生活的艰辛使她明白上学的重要性,更让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她更加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虽然小锦怡只有8岁,但在生活中,她早早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当她走过洗手池的时候,她会主动扭紧滴水的水龙头;当她看到营养早餐桌上同学们掉落的面包屑、没喝完的牛奶,她就想到农民伯伯背朝天的艰辛汗水,并诚恳地给周围同学讲勤俭节约的道理;当她倒垃圾,看见有的同学随手乱丢,一走了之的时候,她会一边制止一边拣起可回收的垃圾。就个人而言,她觉得节约是一种品质,会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约是一种高尚,只有做到节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在学习中,一块橡皮,她要用到不能再用为止;一枝铅笔,她要用到握不住为止;一张纸,她都不会随便丢弃。因为她知道,这些点点滴滴,在有些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她知道这是来之不易的,特别是每天看到妈妈早出晚归,为了生活劳苦奔波,她就比别的同学更懂得珍惜。教室里,她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纸张及牛奶盒扔在一个角落里,收集起来。收集变卖的钱,捐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也都养成不乱丢弃学习用品的习惯。
在家庭中,她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好孩子,她主动地帮助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衣物也不需要母亲料理。由于母亲工作路程遥远,每天中午不能回家,懂事的小锦怡只能自己做中午饭吃,在生活中也总结了很多节约的小窍门:每天的淘米水用来洗菜,洗菜水用来拖地板和浇花,洗脸水用来洗脚,洗脚水用来冲厕所,用米汤洗碗很干净……“离开家的时候要将电源关闭,这样不仅安全还省电呢!”——谈起自己的节约小窍门,小锦怡总是津津乐道。她总是将零用钱小心地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用于日后购买学习用品,从不舍得乱用。她衣着朴素,只求保暖、干净就行,从不与同学们攀比,从小养成了勤劳简朴的良好习惯。
工作中,作为一名少先队干部,她积极向学校献计献策,在学校开展的 “争做绿色环保小卫士” 环保活动中,她身先士卒,号召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校举办的环保知识竞赛、节约用水、收捡塑料品、回收废旧电池等环保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使环保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杨锦怡同学就是这样,虽然只有8岁,但在她的心中已经埋下了勤俭节约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她未来的人生路上不断生长,不断壮大,根深叶茂,她将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并带动周围的同学,让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在大家的心中开花结果。(江川后卫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