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30年扎根乡村 让寒门出“贵子”
9月,正值江川县前卫中学迎新之时,走进校园,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们熙熙攘攘,一个正带着学生跳广场舞的女老师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她就是前卫中学德育处主任、语文老师杨玲。
杨玲是江川县三街人,1984年8月从玉溪师范学校普师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江川县前卫中学教语文,这一教就是30年。
放弃进城机会情系乡村教育
这30年间,她从桃李年华到年过半百,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学校中层管理者,见证了学校30年来的变迁,可唯一没变的是她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对乡村教育的坚守。其实,在过去的这30年里,她有无数次可调动工作的机会,可她都放弃了,一心扎根基层。
谈起缘何这般坚定地扎根在基层?杨玲说:“我是农民的子女,晓得农民的不易,希望在有生之年,倾尽全力带出几个骨干老师,为了学校发展储备人才。同时,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寒门出得了‘贵子’。让我丢下这些渴求知识的孩子,独自进城,我舍不得,也不忍心!”
杨玲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寒门可以出“贵子”
在杨玲眼里,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要学会赏识他们。“这也是学校提倡的赏识教育。”杨玲介绍,从事教学工作30年来,一直坚持认真备课、认真授课、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辅导,只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学懂、掌握、应用。在她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注重心理辅导的教学方式下,很多学生均受益。
2007年8月,是前卫中学毕业班学生吴唯广一家高兴的日子。这一年,在班主任杨玲一句“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的鼓励,并帮其无偿补课,让吴唯广成了那年中考的黑马,考入了玉溪一中。紧接着,吴唯广胞弟吴唯余在杨玲的义务辅导下,考入玉溪一中。
“对于我们农村家庭来说,能考高中上大学的孩子并不多,更不要说重点高中了。太感谢杨老师了,她是我家的大恩人,两个儿子先后在她的辅导下都走出去了。”吴唯广母亲张留英说。
对学生的教育,杨玲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认为从自己的经历就可以印证这句话,因此她坚持教书育人,且坚持在农村任教。杨玲出生于1962年,未能完整地接受相对稳定的教育,可她并没有放弃学习,通过学习她找到了工作,当了老师,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作业;哪怕在工作以后,也还不断给自己“充电”,最终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
终身学习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杨玲认为,老师就应该带头学,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后,再去教育学生。
因此,杨玲也把爱学习的“劲”带到了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理论学习的积淀后,她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研究教学,还搞科研。长期以来,在研究备课、高效课堂的同时,她坚持大量解读各省、市中考题,了解中考动向,研究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自己吃透后就跟学生讲,在她所教的班级中,语文成绩在全校历年来都名列前茅,在独善其身的同时,作为学校中层管理者,杨玲还主动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传、帮、带”年轻教师。
今年已满52岁的杨玲,教学生涯仅剩3年。可她并没有“船到桥头人到岸”的消极情绪,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和繁杂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坚持终身学习,向德育工作开展好的学校学,只为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并且主动践行“传、帮、带”,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今年27岁的孙瑞芳是杨玲为数不多的得意门生。在杨玲的指导帮扶下,孙瑞芳进校仅3年便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连续担任两届毕业班班主任,并于去年开始担任学校团总支书记。
也正是因为这些埋头奋进的努力和无私的付出,杨玲在30年的教学生涯里获奖无数,有校级、镇级、县级、市级等等,可在杨玲心里最有分量的奖竟是2007年9月前卫中学首次名师评选——那一年,她被评为语文学科唯一名师。在她看来,任何荣誉和奖项都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亦是责任,唯有这个奖,是培养了她30年的学校,对她最高的认可和赞誉。“这个名师奖是对自己半辈子工作的最高认可,能获得如此殊荣,感觉自己的付出,值了!”
采访结束,杨玲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才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可却是自己的半辈子,如今,在剩下时间里用于教学的时间已不多,但将继续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