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塔区如何发展“高铁经济”融入“高铁时代”
今年的红塔区两会上,区里的代表、委员们欣喜地发现:《政府工作报告》越来越“高大上”了——“高铁时代”“高铁经济”这些“洋气”的词首次出现在报告中。随后,市两会召开,“高铁时代”“高铁经济”也成为一些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
什么是“高铁经济”?如何抓住机遇,布局“高铁经济”、融入“高铁时代”?作为玉溪的“首善之区”、“高铁经济”的主战场,红塔区拿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
高铁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昆玉段的正式运营,高铁时代正式真正向玉溪走来。
“高铁开通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的便捷,更是时空距离的压缩和经济腾飞的引擎,将在经济、社会、对外交往等多方面给玉溪带来改变,让商贸物流更加便捷,引起其他经济领域质的飞跃。”市政协主席夏立洪认为,玉溪已经名副其实地融入了“昆明半小时经济圈”,由此带来经济发展层面和社会影响层面的诸多影响。“在经济发展层面,将促进优质资源在区域间的密集流动,推动沿线城市参与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快速增长;在社会影响层面,将促进文化、信息和技术的传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高铁沿线城市居民消费、就业、教育、娱乐、居住等活动半径延伸。”
没有被动坐等,没有彷徨观望,红塔区敏锐抓住“高铁时代到来”这一重大机遇,围绕“迎接高铁时代,红塔区怎么想、怎么干”这一主题,先后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调研、大行动,首先从思想上统一、提升全区干部的认识。同时,把发展“高铁经济”明确写入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继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真抓实干。
红塔区委副书记、区长方洪向记者分析,高铁具有“高速、安全、低能耗、公交化、同城化”的特点,最大限度拉近各地间的联系。高铁全天候运输、方便快捷和运能强大的特点,促进人口大规模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同城”效应,调动沿线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新昆玉铁路开通运行,红塔区成为滇中半小时经济圈中重要一核,必将促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加快红塔区城市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带动相互间的经济发展。
确实,高铁时代就像一个大红利时代,通过快速聚集人气、财气、商气,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促进新的消费增长点形成,企业能够从中获得商机,社会能够从中创造财富,城市发展将迸发出更大活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高铁经济。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红塔区也没有盲目乐观。“高铁形成城市间的紧密链接,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方洪向记者直言,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所带来的流动便利,城市间生产要素在加速流动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局域聚集。所以,规模大、实力强的省会城市所获得的利益会更明显,而红塔区会因为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原因,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失的窘境。“尤其在旅游文化方面,综合优势突出的城市会形成‘虹吸效应’,游客对沿线同质化旅游产品许多可能会被过滤掉,特别是在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较弱的地区,极易出现游客‘过而不入’的现象,在区域旅游竞争格局中沦为‘过境地’。”
把高铁线建成旅游线经济线
这把“双刃剑”指明了发展的尴尬,但同时也为红塔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找出了需要补齐的“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红塔区围绕加快建成“开放、创新、生态、宜居、宜业的魅力红塔,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发展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作为重要抓手,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对接高铁旅游市场,全面构筑产业强、产品精、业态新、品牌响、服务优黄金旅游走廊,力争把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培育成红塔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红塔区政府办主任雷双菠告诉记者,区里已经在完善玉溪站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精心打造高铁旅游城市等方面有了具体的安排和措施。
如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将按照“零换乘”的思路,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实现城市各类交通与高铁的“无缝对接”。目前,高铁站区内已经规划建有完善的公交、客运、出租车以及通往景区(点)的旅游巴士停靠点和出入口。下一步,将科学组织运力测算,加快完善玉溪站与城区公交、客运出租系统等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合理组织路线,优化运力保障,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交通运行安全顺畅;要在玉溪南站区内规划建设完善的公交、客运、出租车以及通往景区(点)旅游客车停靠点和出入口,使游客能够及时分流到市区、景区;同时,将与周边街道、乡村做好交通衔接,开通旅游直通车,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
如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经济?一要提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铁路沿线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等多领域多形态的现代物流产业经济带。二要抓住高铁开通、人流量增多等机遇,规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一批周末游、美食游和休闲游、体验游、养生游等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同时,要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之间的对接,探索建立旅游景区资源互享机制,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加快大营街、洛河特色旅游小镇和高鲁山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园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建设特色餐饮娱乐休闲街区,提升景区标准化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三要积极发展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以医带养”“医养结合”的养生养老产业。四要坚持产城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产业培育、繁荣经济相结合,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融合发展、创新业态,繁荣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继续办好“哇家米线文化节”“哇家灯会”及其他节庆会展活动,繁荣节庆会展经济。
事实上,这些布局和思路已经开始成为行动。2016年,红塔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3.18亿元、增长10.4%。通力现代物流项目建成运营,活发商贸物流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物流业态不断创新;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和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60%以上;新天地与万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得胜商业中心和2个农贸市场建成使用,淘宝特色中国·玉溪馆入驻企业169户,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4亿元,以聂耳文化美食城、极·中心、时代广场等为代表的特色街区、楼宇经济繁荣活跃……
“就是要把高铁线建成旅游线、经济线和撬动红塔区新一轮经济跨越发展的动力线、生命线。”方洪说。
建设宜居城市打牢发展基础
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经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建设是基础。去年底,省、市委对红塔区提出了建设“科教创新城”的工作要求。围绕这个目标要求,红塔区明确要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紧紧围绕“开放、创新、生态、宜居、宜业”城镇化发展新定位,积极融入玉溪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做好提质扩容文章,全力打造好“科教创新城”核心区,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红塔区有序推进“六城同创”,今年内计划实施城市提质扩容、更新升级、基础设施完善、新一轮“增绿添色 点亮红塔”等工程,其中包括启动东风中路改扩建、老五街片区改造、泷水塘老工业片区改造招商引资、公路总段等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完善玉溪大河一期、二期夜景灯光和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将聂耳音乐广场、聂耳文化广场打造成为玉溪的靓丽名片、城市客厅;实施全域绿化、全域亮化,完成昆磨高速公路两侧高大建筑亮光工程和农村600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工作。
同时,将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大对背街背巷、居民庭院、街路餐饮、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掀起新一轮城乡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治理高潮,全面落实“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任务,提升城乡颜值和品质。此外,将力争新建、改造公厕50座,配合做好中心城区交通改善规划,加强动静态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和停车场规划建设,力争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保有量达1100个;通过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健全完善精细化、智慧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标准化街区保洁模式,强化城市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良好的生态是玉溪最大优势,为此,红塔区在提升生态宜居品质上下功夫,通过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行动”“田园行动”“宁静行动”“绿地行动”,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310天,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严控露天秸秆焚烧,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0分贝以内。
目标任务明确,重点在抓落实。围绕发展“高铁经济”的命题,基层也拿出了自己的措施。
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美琼告诉记者,凤凰街道在发展城市经济中责任重大、优势明显,“我们做了一个打造玉溪陶瓷文化旅游创意园的规划,要通过挖掘整理玉溪青花瓷的历史脉络,重塑玉溪窑的文化品牌,做好文化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玉兴街道办事处主任龚文勇说,他们的思路是要“做实城市基础,做优业态布局,做美城市环境,做大经济总量”,具体而言,就是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金水河黑臭水体整治、东风中路改扩建以及新天地、临岸三千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借力万达广场入驻新天地,以老城区改造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业态布局,补齐商业短板,促进城市消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此外,红塔区还在构建“大旅游”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下功夫,以产业发展保障财政实力增长,确保在公共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有更多投入,给群众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