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

非遗传承项目“玉溪花灯戏”走进校园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玉溪花灯戏’传承基地”的牌子被正式授予玉溪第一小学,标志着玉溪第一小学正式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溪花灯戏”传承基地。

  玉溪花灯戏是地方文化的一座宝库,在校内建立‘玉溪花灯戏’传承基地,让‘玉溪花灯戏’进校园,进课堂,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还会传承、保护和弘扬玉溪花灯,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花灯、认知花灯,从而培养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能力。愿这颗国宝文化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玉溪花灯戏是玉溪最主要的地方剧种,是玉溪地方文化。玉溪一小文化校区的花灯课间操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全校师生人人能崴花灯、唱花灯,很好地传承了玉溪地方民族文化。学校将以本次授牌仪式为契机,把“玉溪花灯戏”进校园工作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相结合,深入学习“玉溪花灯戏”文化,让孩子们走进戏曲、欣赏戏曲,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丰富校园文化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践行“生命、阳光、快乐”的学校愿景。

  延伸阅读:云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玉溪花灯戏

  花灯是云南省玉溪市的主要地方剧种,流行于市内红塔区和澄江、华宁、易门、通海等县,以红塔区最盛。

  玉溪花灯是明代军民屯田,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后形成的,当时以演唱江南小曲为主。明《景泰云南图经》中记载:新兴州(今玉溪市红塔区)“其俗好讴,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朝良夜,放意自适,处处相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妇人女子为之,而面无愧色,盖俗之流也”。

  玉溪花灯以新灯驰名全滇,由一批花灯艺人对老灯彻底改造,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新花灯剧目,把老灯由乡间的团场歌舞推向舞台戏剧化,正式成为一个剧种,进而在全省推广普及,以至玉溪花灯成为云南花灯的代表。(通讯员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