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和工业园区如何蓄势谋变
□ 记者 唐文霖
2014年底,太标集团万台光机生产线开始投产,标志着企业完成了从冶炼到铸造再到制造全产业链延伸。与此同时,在步入全国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十强的基础上,启动光伏发电试点项目,标志着企业迈出了由光热向光伏设备制造延伸的第一步。
太标集团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下研和工业园区调整结构做大主导产业,发挥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换挡期蓄势谋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的一个缩影。
困局中的思考
工业产值负增长近5%,工业增加值负增长3.5%,2014年对研和工业园区而言可谓是步履艰难。
以生铁、粗钢和民用建材为主的钢铁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2014年行业整体亏损。以中低端数控机床为主,产业配套不完善的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程度低,利润持续下降。以太阳能设备制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因扩大消费政策刺激,市场提前透支,导致冲高回落。
2011年园区工业投资达到近15亿元峰值后开始逐年下降,导致工业经济发展在迈上百亿台阶后呈现徘徊状态。2014年,园区投产企业平均增加值仅606万元,规模企业仅占10%。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导致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产业层次低、内生动力弱,成为步入经济新常态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两大制约瓶颈,同时也是其加快转型升级需要突破的两大重点。
为此,研和工业园区提出立足现有产业优势,提档升级做强存量,加快推进钢铁、装备、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区位资源优势,高起点做优增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中小企业集群新增长点,升级产业层次,增强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布局后的行动
延伸产业链,做强钢铁及压延加工产业。依托铸造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依托太标引进关联企业,做强光热,延伸光伏。立足区位优势,培育以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承接“退城入园”项目,做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研和工业园区确定了工业转型升级路线图。
依托200万吨钢铁产能,建成40万吨管材、30万吨冷轧板、15万吨镀锌带产能,园区在延伸钢铁产业链上迈出了第一步。
金岭财务总监毛彦翔介绍,一期10万吨波形护栏项目已建成试产,最终将形成20万吨的产能。按此计算,每年需购入20万吨带钢和管材,可拉动本地钢企6亿元销售。
在华盛项目建设指挥部,董事长王家建介绍,企业将分两期建成百万吨合金无缝钢管和油气管线项目,形成200亿元产值规模。油气管线项目投产后可直接拉动本地钢企3亿元销售。他认为,如果由华盛提供技术支持,推动钢企技改形成合金钢锭产能,则拉动作用将会更大。
继金岭、华盛入园迈出钢铁产业链延伸第二步后,园区正全力推进400万吨热轧板项目。确立重点发展车用板材、型钢、特钢、冷热轧板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通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配套,力争“十三五”末钢铁及压延加工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的目标。
继数控产业园建成后,太标数控万台光机投产,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二次腾飞。优质铸造铁矿石资源,恒茂、恒昌和太标精工30万吨铸造产能,将为园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推进数控产业园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承接中德小型机械、台湾电子产业园,园区正打出组合拳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力争“十三五”末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0亿元。
太标太阳能启动277兆瓦国家示范光伏发电项目并成功并网,标志着园区新能源产业在做强光热的同时,开始向光伏设备制造延伸,力争“十三五”末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
50万吨汽运量、20万吨钢铁和粮食仓储运输量,让园区物流产业初具雏形。随着6万吨石油储备、中云物流等一批项目入园,立足昆曼高速、泛亚铁路两大国际通道交会点区位优势拟建的泛亚铁路南货场大型物流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批,将为园区“十三五”实现50亿元现代服务业产值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中小企业创业园已承接7户“退城入园”中小企业落地,到2015年将承接15个项目入驻。重点发展五金机电、机械加工、现代轻工,力争“十三五”末园区中小企业集群实现产值20亿元。
强基筑台促发展
研和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正处蓄势谋变期,强化园区基础及配套建设,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成为其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据介绍,从中小企业创业园产业大道到园区生活区道路,投资超过10亿元的一系列“十三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开始列入日程。围绕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建设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园区产城融合步伐正在加快。
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城镇基础配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打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步伐正在加快。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引进,重点项目推进,强化招商增投资正在园区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