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

古诗中的宁州八景

发布时间:2025-07-23 来源:玉溪网

古诗中的宁州八景.jpg

华宁阳暮山,即宁州八景中的“楼山耸翠”和“阳暮回光”所在地。

古诗中的宁州八景1.jpg

华宁龙洞,即宁州八景中的“春雷古洞”所在地。

古诗中的宁州八景2.jpg

象鼻温泉。

□ 杨文桥 文/图

古代习惯将一地的风景名胜用八景来概括,古人偏好“八”,源于其象征圆满和平衡,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对称、均衡的美学理念。因此,八景是民众乡土情感的具象化。宁州为华宁的古称,关于宁州八景笔者未曾在历代旧志中看到较完整的记载,多为民间传言,因此有多个版本。为抛砖引玉,本文将一个较为可靠的版本及相关古诗从文史资料中辑录出来分享给读者。

楼山耸翠

楼山耸翠,又称“登楼积翠”。楼山即登楼山,距县城东南15公里,高2000多尺,方圆20多公里。旧志谓其“层峦叠翠,秀若芙蓉,云霞聚散,可占阴晴。陟其巅者,目极千里,眼眺万山”。清代张丝同诗云:

登临曾闻陟岱宗,岂知宁境矗高峰。

望云每足占晴雨,积翠何曾有夏冬。

列岫仰瞻应屈服,蒸民俎豆欠雍容。

兴来直欲登高顶,一览山河几万重。

明镜朝天

登楼山巅有一池,谓为天池,方百步,清冽若镜,与天相映,树叶落其中,即有异鸟衔去。清代张丝同诗云:

出匣当初不计秋,何人抛置在高丘?

巧梳云髻时留影,淡画春山每映愁。

翔雉有情窥锦羽,飞鸿何计获良俦。

嫦娥夜夜临妆次,羽衣霓裳照未休。

阳暮回光

位于距县城东5公里的阳暮山,高900多尺,方圆15公里,每当日落西山、返照横空之时,则群山渐暗,独此山灿然,霞光四射,赤橙青蓝,变化万千,诚一奇观。清代张丝同诗云:

四野微风送晚凉,眼看云树尽苍苍。

西轮已尽虞渊境,东岭犹留返照光。

紫翠欲滴还显烁,岩峦明暝又焜煌。

想来人竞须如此,莫使天君迷故乡。

春雷古洞

阳暮山山麓有洞三,旧志云:“上洞空旷如数间屋,下洞有泉出其中,中洞深不可测。入洞不数武,上有为龙者二,左右相向,全体皆具,头脚峥嵘可畏,中间圆明如珠,二龙张目舞爪,若将争攫者,为洞中奇观,故名龙洞。”每春雷出时,人间愦愦,洞中已隐隐有声,故又名“春雷古洞”。清代刘礼国诗云:

洞里虚无万籁空,雷声未发已潜通。

岩头欲送千村雨,穴口先吹一壑风。

肃肃渐升青嶂外,填填徐振碧霄中。

机气鼓动春山雨,此内隐藏造化功。

象鼻温泉

距县城南12公里,有岭形如象鼻,悬崖峭壁,林木丛生,岩隙间涌出温泉两股,水温42℃,属碳酸泉,清澈如玉,可治皮肤病。1988年,华宁县人民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疗养院。清代张凌云诗云:

天下汤泉莫漫夸,传闻温沼让西沙。

岭如象鼻岭无异,水比安宁水更嘉。

入浴解教人似玉,到来几许貌如花。

春寒我欲频经此,童冠讴歌乐岁华。

爪水拖岚

爪水,即爪江,因恩永河、浣江和龙珠三河流至距城东2公里处的金银山下合流,形如“爪”字,带水长烟,宛似拖岚。清代张丝同诗云:

三水流来爪字成,昔今久已命芳名。

春深禾稻沿溪绿,冬笔烟岚绕涧明。

似练谁从平野布,如云不向碧山横。

凭高一望黎州景,不数巴江水绕城。

西沙印月

位于距县城西北7公里的冲麦村,山箐中有泉叫双月潭,又名浮月泉,潭底多白沙,潭水浑浊近黑色,地下水涌出时,潭底水面宛似两轮满月,前后相继,随没随出,从不断绝。清代刘家舞诗云:

潭黝冲白沙,如月浮水面。

前月形才没,后月随复见。

合起明月亭,时时来俯玩。

仙人石室

仙人石室,又称“石室仙迹”。距县城西北20公里的磨豆山东北麓有仙人洞(今属江川区伏家营),传说古时有羽客在这里炼丹仙去,故名。其洞深邃宏奇,阔如堂,重如楼,曲折如廊榭,钟乳石琳琅满目,蔚然大观。清代王成诗云:

凿开混沌几经秋,石上云深翠欲流。

仙客不来丹灶冷,海天长入镜光浮。

窗低万顷看舟渡,槛小千山爱月留。

此去蓬瀛真有路,几人曾到洞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