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

烤烟产业推动彝乡巨变

发布时间:2019-07-05 来源:玉溪网

10.jpg

6月27日上午10:00,峨山县甸中镇甸尾村烟农李鸿兴正在地里打理自家的烤烟,去年9.5亩烟地给他带来了5万多元的收入。甸尾村作为峨山县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点之一,也是峨山县全力争创“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采访活动的首站。省、市多家媒体受邀走进峨山县,走进烟田,以媒体的力量呈现峨山烟草产业的蓬勃现状。

今年,为贯彻落实全省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发挥云南烤烟种植生态优势、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彰显区域风格特色,挖掘烟叶特色文化,锻造优质烟叶品牌,云南省烟草学会、云南绿色生态烟叶发展研究会决定举办“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评选活动。为积极响应该活动,峨山县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积极行动,集中力量做实做细创建工作,确保成功创建“云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

“甸尾村松棵脚片区127亩烤烟生产目标为田烟单产200公斤以上,地烟单产150公斤以上。”据甸尾村委会主任陈绍云介绍,在产值方面,随着气候影响,每亩烟田的产量最低在180公斤至200公斤之间,最高则能达到200公斤至250公斤;在价格方面,按照品种和品质划分等级后,甸尾村每公斤烟叶价格在9元至40.5元之间变动。2018年,整村产出烟叶34万公斤,产值1055万元。

烤烟一直是峨山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烟农增收、财政增长的使命。“烤烟保障了烟农的基本生活,如何把烟栽好栽旺,其中的科学技术正是农民需要学习的课题。”富良棚乡塔冲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忠祥说。

塔冲村作为花鼓之乡旅游线路上的美丽村庄,2018年,3300亩烟田的1400万元产值为峨山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全村563户人家,有383户栽烟。为了普及科学技术,塔冲村按年按月与烟草公司合作开展烟农培训。李忠祥说:“塔冲村是峨山山地烟的代表,每年5月栽烟,9月左右收烟,同时开始新一轮油菜花栽种,紧接着就迎来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收完烟收油菜花,这样的轮作模式让村民在每季都有不错的进账。”

在离塔冲村不远的瓦哨宗村,记者来到福家烟区,在烟农李全宽的田地里了解到,这里主要栽种的是NC297烤烟特需品种,去年他家6.7亩烟田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他说,村里大多数人家80%的经济来源都是烤烟,自从种植了烤烟,他买了车,也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遍。瓦哨宗村党总支书记方铁春说,为争创“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瓦哨宗提前落实责任,完成了烤烟连片种植1200多亩。

为了解烤烟轮作模式,记者来到小街街道由义桥头片区。据介绍,该片区有722亩烤烟种植面积,烟叶收购数量已达12万公斤。

站在由义桥头,即可看见轮作模式中的玉米、水稻等作物,烤烟与其他作物轮作,提高了地力和肥效。峨山县烟草分公司生产科技室主任普云飞从农作物种植顺序诠释了两种普遍的轮作模式:“田烟―蔬菜―水稻―油菜―田烟”是水旱轮作模式、“地烟―蔬菜―玉米―油菜―地烟”是旱旱轮作模式。除此之外,记者还看到整齐划一的烟蚜茧蜂繁蜂棚,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达到“以虫治虫”的生态平衡,大幅度减少农药施用量,对实现生态安全、绿色农业意义非常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峨山烟农每年的烤烟收入都稳定在3亿元左右,户均收入年均增长8.9%,烟叶税年均增长1.1%。峨山烟草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定盘星、脱贫攻坚的助推器,2018年,1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烟叶交售收入2.29万元,实现当年脱贫。2019年,峨山烤烟实际种植面积达68850亩,占合同面积的100%。烟农腰包鼓,烟路通四方,一片片飘香的金叶子推动着彝乡发生巨变。(玉溪日报记者  易水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