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舍迭村的变迁
西舍迭是峨山县最边远的一个小山村,离县城82公里,属富良棚乡阿娜村委会下辖的村民小组,位于富新公路旁,与新平县、双柏县接壤。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发展,群众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越来越好,村民对党的富民政策赞不绝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西舍迭村交通不便,生产生活物资交流靠山间铃响马帮来,医疗资源匮乏,教育资源不足,农户靠劳动记工分吃饭……
“若要富,先修路。”历届玉溪市(地)委、政府(行署)十分重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玉溪地委、行署主要领导普朝柱同志提议修建由峨山富良棚至新平新化的富新公路。公路修通后,西舍迭村受益匪浅,全村经济有了大的发展。全村现有43户183人,村民除了种植烤烟、蔬菜,其中有20多人搞运输销售和外出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在校的28名学生中,就有2名大学生,36户村民盖起了小洋房,全村有12辆家庭用车、8辆农用车、24辆拖拉机、33辆摩托车,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冰箱、冰柜,还用上了电炊具。山村的变化,全得益于党的富民惠民好政策。
现在的西舍迭村,村民获取信息除了报纸和广播电视,还有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手机,天天能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过去购物主要靠购销店,紧俏商品靠票据,现在主要靠电商,喜欢什么网上买,想买国外的都可以;过去农村物流靠人挑马驮,现在通过物流网很快就能送到家;过去住土掌房,卫生条件较差,如今农民住上小洋房,用上了空调,卫生条件大大改观;原来做饭主要用柴火,今天主要用电,卫生又安全,植被得到恢复,绿水青山的美景又再现山村;过去全用牛耕田耙地,现在购买农机,政府还给予补助,农业机械得到大力推广使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过去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枯燥,现在除了读书看报、看电视和玩手机,还有丰富多彩的农村文艺活动;过去多少人到老都没有去过县城,现在北上广旅游甚至出国游的人比比皆是。
改革开放四十年,变化之大,村里人做梦都没有想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润物细无声地潜入亿万人的脑中,改革开放的红利像小河淌水一般滋润着人民群众,惠及千家万户。
阿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加合感慨地说:“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定会带领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好党支部,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让人民满意。”
党的十九大春风拂面,万物欣欣向荣。今天的西舍迭,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任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正在规划未来,美化、绿化自己的家乡,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张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