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玉溪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情况的报告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玉溪市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情况的报告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对州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通知》(云政教督〔2021〕2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州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通知》(云政教督办〔2024〕7号)要求,玉溪市对照《2024年对州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点》6项评价内容24个评价重点,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玉溪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73所,在校学生36.69万人,教职工3.2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60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为95.8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98%,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5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玉溪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被列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等改革试点区。2023年,玉溪市教育体育局被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玉溪市红塔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二、主要成效和经验做法
玉溪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高位谋划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抓实教育这一民生之基,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内涵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党建引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目标任务,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233所学校完成党组织规范设置调整,全覆盖建立健全职责清单、议事规则和协调运行机制,构建中小学校党建“13459”工作体系。以“清廉学校”建设为抓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创建“清廉学校”101所。二是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建设。落实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压实学校党组织书记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纳入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开展《玉溪市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制定《加强玉溪市思政课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五个一体化”经验在全省交流。用好本土思政资源,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暨“行走的音乐思政课程”活动,联动大中小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教学展示活动,成功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玉溪市分课堂第一讲《一座城,一首歌》、第二讲《薪火》,分课堂经验在全省推进会作交流,通过“3+X”模式,打造具有玉溪本土特色的思政“精品课”。三是抓实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举办意识形态工作培训班,建立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机制和舆情处置协调联动机制,通过“玉溪教育体育回音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及时发布教育宣传信息,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四是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五育并举。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不断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科学组织教学内容,规范考试行为,严格落实中小学校教学日历,坚决杜绝休息日、节假日违规补课行为。抓实“双减”、“双升”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续两年举办玉溪市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和教学教案、课件评选比赛,评选出优秀教案课件150余份并向全市推广,参加省级赛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4个。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艺术作品评选活动、“小小星火”讲解员暑期实践暨“石榴籽一家亲”各民族青少年交流夏令营等主题活动。创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8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5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8个。
(二)依法治教,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目标,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教育实事,玉溪弘玉高中、玉溪实验中学、高铁新城小学、泷水塘幼儿园等实现招生办学,新增学位4860个。二是依法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就学权益。认真宣传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做到了学前教育“应招尽招、应入尽入”,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一生一档”和联系卡制度,大力开展“万师访万家”、“三进三访”专项行动,留守儿童入户家访面达100%。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做好适龄残疾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安置工作,对重病重残不能到校学生,实行“送教上门”,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100%。玉溪市特殊群体受教育比例居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三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中共玉溪市委办公室、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玉溪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三年来共印发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室建设等政策性文件5个,各县(市、区)出台具体工作措施23个,加强政策支撑力度。成立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6个,整合心理教师力量,协调部门资源,辐射带动全市同步推进,阵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师资人才培育的新格局基本建立。四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力度,8149名师生报名参加普通话测试,组织完成对通海县和元江县1200户居民使用语言文字情况的抽样调查,针对乡镇和村干部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建设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参加云南省第四届“云岭杯”经典诵写讲大赛,121个作品分别获省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23年,玉溪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并受邀作为云南省的先进集体代表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五是抓实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2023年共投入学生资助资金5.41亿元。坚持把培育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承担云南“村(社区)干部双提升”培训工作。面向全市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再就业人群,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技能培训,2023年累计培训1.3万人次。
(三)强基固本,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特殊教育两头延伸。全市共有51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71032人,学前三年毛入园达率95.83%,超国家要求标准10.83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65%,超国家要求标准9.65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6.80%,超国家要求标准6.80个百分点。有市级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融合集团1个,各级资源中心(教室)43个,在职在编特殊教育专任教师80人,其中大专以上教师比例100%,通过集团统筹,采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就近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一人一案,精准安置。目前在校残疾适龄学生1421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就读613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808人,做到“全覆盖,零拒绝”。新平县红星中学(专门学校)被评为云南省专门教育试点示范学校,自办学以来共招收学生7期154人,已结业学生复学率100%、转化率达94.4%,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市,玉溪市人民政府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共同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市十四条措施,建立专班推进、蹲点指导等6项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辖区内9个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玉溪召开,红塔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江川区、易门县已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澄江市已通过市级评估,资源配置达标学校比例逐步提高,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辐射,全市共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含学区制管理、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68个,成员校438所(含村完小),90.30%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集团化管理。用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针对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新课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操作等研究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强化“互联网+控辍保学”管理和“四查三比对”数据核查,推动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三是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出台《玉溪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实施28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措施。推动实施部属、省属高校帮扶县中项目,实施市内高中梯度式帮扶。推进普通高中晋级升等,玉溪长水实验中学和元江一中认定为一级三等高中,全市有一级高中14所,实现县(市、区)一级高中全覆盖。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出台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大县中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支持市内所有民办高中招收复读生,多渠道减少优质生源外流。建立普通高中高考目标包保责任制,由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班子成员包保市直普通高中和县(市、区),指导学校有效做好高考备考。全面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招生办法,2023年玉溪市定向招生计划分配比例为55%。四是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玉溪卫生学校主动融入玉溪职业技术学院,促进中高职院校融合发展。玉溪职业技术学院招生684人,实现首年招生“开门红”。深化产教融合,成立云南烟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推动玉溪市市域产教联合体建立。圆满承办2023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共有169所职业院校5000余名师生参与14个竞赛类别、65个竞赛项目的比赛。玉溪市荣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53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29个。五是支持本地高校快速发展。支持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围绕玉溪烟、菜、花、果、药、畜六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及新业态打造1—3个高水平专业群。支持玉溪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围绕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制造类、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类、护理类、康复治疗类、旅游类等设置专业,打造1—3个高水平专业群。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支持玉溪师范学院增设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并扩大招生计划,支持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面向玉溪职业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支持推动玉溪体育运动学校与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整合资源合作举办职业本科院校。六是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260所,在校生41482人,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的县域规模占比为6.90%,远低于占比不超过15%的要求。制定全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持续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治理专项工作,开展无证民办幼儿园专项整治,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办学资金监管,强化民办学校年检结果运用,完成玉溪华培学校恢复普通高中招生办学、玉溪弘玉高中设立、玉溪实验高中市级评估、审批发证等工作。不断净化校外教育培训生态,校外培训治理在政策体系构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全流程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面向中小学生(含学前儿童)正在营业的校外培训机构321个已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机构合规率、从业人员合格率、材料合格率、资金监管率均达100%。七是加强国防教育继续教育,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坚持把国防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指导学校开足开齐相关课程,确保国防教育进课堂,增强广大师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坚持国防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不断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支持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技能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玉溪现已建成市级社区教育指导中心1个、老年开放学院1所、市级老年大学1所,全市9个县(市、区)均已建成社区教育学院、老年开放学习中心和老年大学。
(四)高位谋划,协调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完善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研究教育工作事项,聚焦解决优质资源布局、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问题解决,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贯彻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玉溪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制定出台《玉溪市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明确十大工程41条重点措施,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典型引路、定期调度、督导考核制度,推动会议精神和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健全完善县(市、区)委书记年度教育工作述职办法和市、县(市、区)常委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明确提出县(市、区)原则上由政府常务副县(市、区)长分管教育工作,明确建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荣誉制度,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评等举措,全面助推玉溪教育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紧跟市级步伐,均已召开教育发展大会,并结合实际出台三年行动计划配套措施,高位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五)多措并举,持续加强教育保障力度。一是保障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在年度计划、年度财政预算中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持续巩固前期成果,推动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努力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拨付到位。每年预算专项安排3个1000万元,分别用于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在资源整合方面,完成了玉溪市民族中学搬迁工作,玉溪第二职业中学与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融合发展,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峨山校区建设;红塔区洛河中学并入玉溪七中合并办学;华宁县青龙片镇教育资源整合,华宁七中并入华宁六中合并办学,青龙中心小学迁至华宁七中原址办学,青龙中心幼儿园迁至原青龙中心小学办学;易门县方屯中学增设小学部;峨山县小街文明小学并入小街中心小学合并办学,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布局。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和2023年“树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强化师德红线与底线意识,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先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激励和成长机制。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完成1920名校长职级的认定工作,建立校长培养、选拔、使用、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和控制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和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坚持源头管控,实行清单管理,严格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三是加强教育督导机构督学队伍建设。落实《玉溪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健全教育督导管理体系,统筹推进督政工作,强化提升督学职能,不断强化市、县两级教育督导机构建设。2023年,完成通海县、新平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按规划目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顺利组织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统筹开展各类学校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充分发挥了教育督导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职能作用。四是强化教研支撑,推进教育数字化提升工程建设。加强市、县、校三级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探索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质量监测体系。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段3个年级的8个科目进行教学质量抽测1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1次,组织高一、二教学质量检测各1次。科学规范课题管理,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开展“名师助考”和集中研训活动,完善《玉溪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完成1个省级规划立项课题、2个省级单位资助立项课题开题;4项社科课题开题立项,验收市级课题22个;推荐10项成果参加云南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评选活动,其中4项获一等奖、4项获二等奖。指导红塔区溪汇中学申报的《滇、苏地区初中生体质状况调查分析及对比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拟推荐项目。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互联网+教育”,推动智慧教育示范校及智慧课堂试点班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100%,多媒体教室覆盖率100%。确定红塔区、澄江市、新平县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建设“1+N”互动教室126间,完成109间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考试考场建设。
(六)强化管理,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一是推进学校依法管理民主决策。督促学校落实“一校一章程”要求,建立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玉溪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和玉溪市学校常规管理自检自查重点任务清单,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提升管理质效。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全市各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100%,各学校均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决策。建立了校长职级激励保障制度和任期内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制,不断优化教师履职考核办法,科学评价校长和教师,持续深化新时代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和积极性。二是抓实校园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细化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召开11次全市校园安全会议,防溺水、防交通、食品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体育领域安全生产等专项会议12次,预防电信诈骗、保健教师培训、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专项培训7次,开展多轮多次校园安全联合督查,涉校涉生安全责任事故及非正常死亡学生人数逐步下降,校园安全事故及校园欺凌、伤害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玉溪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仍有差距,教育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源建设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教育经费保障困难。下一步,玉溪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作出持续努力。
(一)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省、市教育发展大会精神,以《玉溪市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为抓手,全力推进玉溪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启蒙筑基专项行动,创建课程游戏化示范园,加快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园和园区建设,深入开展幼儿园办园质量综合评价,加强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创优提质专项行动,“一县一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科学布局教育资源,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运行机制,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高中教育突破突围专项行动,构建小、初、高一体化链式发展质量提升体系,努力做到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学校“管得好”,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行动,构建“一体两翼”的玉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根基。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推进“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人才集聚平台,用好教育行业专家工作站,围绕薄弱学科,开展联合攻关,提升教育质量。制订骨干教师、名师培养计划。健全完善骨干教师、名师动态追踪考评机制及退出机制。强化培训培养,提高“三支队伍”素养和水平。深入实施“兴玉英才支持计划”,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和储备更多高水平教育人才。进一步推动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实现专业化新发展,2024年市级计划培养50名领军校(园)长、180名班主任、5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建一批“一级校长工作室”,组建第四届市级名师工作室。
(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事业发展。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主体责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加快推进玉溪第一小学文澜校区、江川区大街小学、峨山县化念镇第二幼儿园、江川区伏家营中心幼儿园等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保障教师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力度,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完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