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制度化保护体系日益完善
保护好抚仙湖,是澄江县一项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抚仙湖的保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近年来,澄江县以依法治湖护湖为重点,通过加强法治机制建设,实施河长制,抚仙湖制度化保护体系越来越完善,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完善法律法规 为抚仙湖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期湖滨调蓄带工程接近尾声
澄江县抚仙湖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张艳兵告诉记者,从1993年9月25日起,《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开始实施,使抚仙湖的保护治理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随后,经过2007年和2016年两次修订,《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内容更全面、处罚更具体,加上市政府出台的抚仙湖水政、渔政、河道管理、环境卫生、生态补偿、资源保护费征收等一系列配套法规,让抚仙湖的保护越来越具体和严密。随着抚仙湖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澄江对抚仙湖管控越来越严格,综合执法力度越来越大。
一是对抚仙湖生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管控门槛越来越高;二是水政、渔政部门管理和执法力度越来越大;三是对抚仙湖环境卫生的制度化管理越来越细;四是对沿湖群众和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劝阻和处罚越来越严;五是伴随着县抚管局和县公安局水务治安分局联席会议、联合联动执法、联络员、信息通报、案件移送五项制度的完善,抚管、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动所形成的综合执法力量越来越强。
2017年,以启动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为契机,澄江县实施沿湖居民“两污”整治23项,规模畜禽养殖隐患整治4项,河道、湿地整治18项,径流区工矿企业隐患整治5项,保护区内临违建筑及其隐患整治9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6项,旅游产业综合整治4项,“四退三还”和企事业单位退出工作11项。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面。2017年,县抚管局共巡查395次,向环卫公司及沿湖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14份,监督整改落实14次,全年共清扫、清运和处理垃圾13160吨,抚仙湖沿岸垃圾收集率、处理率达95%以上。
水政、渔政综合管理方面。在封湖禁渔期间,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严格监督管理抚仙湖取水设施。
到处都是监管的“眼睛”。澄江县在抚仙湖100多公里的湖岸线内配备了90名协管员,每公里湖岸线配2名监督员,对抚仙湖污染隐患、污水排放、非法捕捞,以及下湖洗车、洗宠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管。2017年,劝导沿湖群众和游客不文明行为73起,173人次受到教育和处罚。
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依法治湖才能被公众理解和支持。澄江县抚仙湖管理局加强与宣传部门的合作,将《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以问答的形式每天在县广播电视台循环播放,以此增强沿湖群众、游客和渔民的爱湖护湖意识。
“不准在湖内洗衣;不准在湖滩放牧;不准向河道倾倒垃圾……”澄江县沿湖许多村组制定了保护抚仙湖的村规民约,并制作上墙,督促村民爱湖护湖。
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沿湖群众和游客的爱湖护湖意识。2017年7月12日,因为当地群众及时举报,580名外地人到抚仙湖放生720只巴西龟的行为被制止。2018年7月20日,因为监督员及时报告,25名群众在禄充笔架山湖滩放生200公斤红鲫鱼的行为被制止。
据张艳兵介绍,2013年,澄江县抚仙湖管理局处理洗车、洗狗、洗衣、烧烤等污染抚仙湖的“五小环保案件”163起,到2017年,“五小环保案件”减少至26起。
实施河长制 破解河道治理管护难题
打捞抚仙湖近岸水草残体
抚仙湖周边密密麻麻的河道,成为连接湖泊和广袤径流区的枢纽。长期以来,河道不仅接纳污水,还受到大量生产生活垃圾的污染。
河不净则湖不清。实施河长制,成为抚仙湖保护的又一重要制度保障。
为保护抚仙湖,2008年,澄江县开始了河段长责任制的探索,由政府部门领导牵头负责河道保护、治理、管护,建立起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库渠治理管护机制,破解了河道治理管护难题。
据澄江县水利局副局长姚兴坤介绍,自2017年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澄江县组织人员对抚仙湖的所有入湖河道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共核实抚仙湖径流区103条入湖河道、4条径流区外河道及其重要水源点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由722名县、镇、村三级河长构成的河长制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日巡查、周检查、月查处制度,一个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定标准的全流域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始对河道实施更快捷高效的治理和管护。
整治后的抚澄河风景如画
河长制实施后,澄江县成立8个河道工程管理局,投资9亿元,对抚澄河、山冲河、代村河等8条河道实施综合整治,安装河道垃圾打捞器19台,在河道末端建成人工湿地32块2395亩、湖滨缓冲带7425亩、生态调蓄带8.5公里;共关闭径流区20家企业、49个砂石场,对帽天山周边14个磷矿点实施关停禁采;建成污水处理厂4个,先后完成238个村落整治,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33公里,县城、农村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澄江县共流转土地2.2万亩,种植蓝莓5663亩、荷藕3050亩、景观苗木1万亩;2018年,澄江县在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抚仙湖径流区5.3万亩耕地开始实施休耕轮作。
河长制实施后,澄江县统筹部门力量,将规划、工程、治理及管护力量整合到一起,构成一个兼顾上下游、水下岸上、短期治理与长期管护相结合的河道环境治理管护体系,为圆澄江人民河净湖清的生态梦奠定了坚实基础。(玉溪日报记者 邢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