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房村美丽家园建设迈新步
试行垃圾分类处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窑房村美丽家园建设迈新步
村民赵春华除了用两个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还用塑料袋将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
在江川县雄关乡窑房村,每户家庭门口都摆放着两只垃圾桶,垃圾桶上印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字样,方便村民进行垃圾分类。通过这一举措,窑房村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整个村庄变得干净整洁,美丽家园建设迈出新步伐。
这是今年6月,由江川县科协向上协调资金,在窑房村牵头组织实施的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县科协副主席张彦龙说:“通过垃圾分类希望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危害最小化的目的。”
窑房村有农户650户2352人,每户家庭都配备了两只垃圾桶,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类。本着可回收的原则,先由每户村民自己进行分类,能变卖成钱的废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的垃圾收集后销售给废品收购商;废菜叶、果皮等可填埋的垃圾还田,不仅可以减少垃圾量,还能增加土壤肥力;电池、油漆桶等有毒有害的垃圾由保洁员定期统一收集后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剩下的其他垃圾统一由清运员拉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在窑房村,房村屋后由村民自己打扫,公共区域由保洁员专门负责保洁,村内的生活垃圾由清运员定期统一清运到垃圾场填埋,村内干净整洁。为了督促村民做好垃圾分类,村委会还实行责任区划分,由村组干部担任责任人,监督村民做好垃圾分类。
据窑房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岳良介绍,根据家庭住址划分片区,由村组干部、党员担任责任人,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一开始也有部分村民做不到,通过通报批评教育、对做得好的家庭给予奖励等措施,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现在很多村民都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走进窑房村4组村民赵春华家,家里干净整洁,门口摆放着两只垃圾桶。赵春华说:“垃圾分类还是好的,能燃烧的秸秆等用来做燃料,可以回收的废纸、塑料瓶收集后卖钱,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就不会把垃圾到处扔”。一边说着,他一边到屋里拎出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喝完的饮料瓶、废纸等。他说:“这些收集起来等收废品的商贩来收。”打开门前的垃圾桶,垃圾不多,但都进行了分类,他说:“现在,每次到地里施肥、打药用完的袋子、瓶子都会带回家归类扔进垃圾桶,不能污染环境。”
窑房村委会主任普思明说:“以前村民的生活垃圾都是倒进垃圾池,废菜叶、灰、食物残渣全部倒在一块,又脏又臭,还造成二次污染。现在每家门口都摆放着两只垃圾桶,村民把垃圾分类后由清运员到每家每户进行清运,灰土倒在树脚、废菜叶还田,不仅垃圾少了,也不造成二次污染。”
试行一个月来,该村垃圾清运员赵婿最大的感受就是垃圾量明显减少了。没实行垃圾分类前,村里的垃圾就由赵婿负责清运。他说:“以前每个星期清运一次,每次用拖拉机拉满满的装两车,现在还是一个星期清运一次,但这几次清运,拖拉机一车都拉不满。”
为培养村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江川县科协还联合村委会,通过入户发放宣传单、印制宣传挂历、广播宣传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并组织干部职工、村民捡拾垃圾。下一步,还将采取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给予奖励,定期采取以废换新,以特定垃圾换物品(洗衣粉、纸制品)等方式,鼓励村民做好垃圾分类。(记者 吴坤娱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