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聚集生态玉溪之四:幸福玉溪不遥远

发布时间:2013-12-27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建设美丽家园,绘制民生蓝图——

  幸福玉溪不遥远

  龙腾乡间

  万亩生态茶山

  聂耳音乐广场

  

  多彩的群众文化

  空间合理、功能完善、具有现代气息的宜居生态城市在碰撞中崛起。

  产业发展、收入提高、富裕安宁的乡村在合力中浮现。

  美丽家园的兴建,在滇中绘出一幅“新玉溪”的和谐画卷。而观念的嬗变、人的自我提升和文化的再度绽放则化为一缕精气神儿,为这幅画注入了勃勃生机。

  更安全的校园、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贴心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所有这些带着温度的改变,传递出的是玉溪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思路。铸就蓝天碧水美好家园的实干,成就着每个玉溪人对“幸福玉溪”的向往。

  蜕变:城乡一幅画

  玉溪市委大院在几多碰撞中,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这个位于玉溪市最核心地段的大院,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院内老式建筑低矮坚固,公共设施齐全。大院外,是一条宽敞而又充满历史感的绿荫大道——聂耳路,路对面是市政府办公楼,几百米之外则是医院、公园及各大机关办公楼。如今,这座玉溪的政治地标在玉溪人的复杂情感中成为平地,而她曾经坐落的土地,即将托起一个全新的概念——城市综合体。

  改变,并不平静。但随着市委、市政府搬出大院租楼办公,拆迁任务细化,责任落实到街道、社区,发布通知,公布政策,房屋评估,公示安置房规划,签订补偿协议……一项项举措有条不紊,一户户上门宣传,综合体建设所涉搬迁户由不解、质疑、阻挠,逐渐变为理解、接纳、配合。

  对城市新面貌的期盼,渐渐浮现在玉溪人的眼中:家乡何时能真正成为“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生态宜居城市?”

  如今,这一期盼,随着一系列工程的开工让每个玉溪人有所感知。10月城区五大项目开工,机器的轰鸣声唤醒玉溪。彼时,为中心商业区人防工程而设的指示牌早已布满街道。4个城市综合体建设的蓝图绘就,九龙立交和高仓立交改扩建,城区8个环岛改建,晋红高速开工……

  真切的变化,描摹出未来的愿景:玉溪城区以更畅通的道路为脉络、城市综合体为节点,城市的立体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地面布局更加合理,宜居城市中的生活会更美好。

  “别人都说我们村比城市更好住。”红塔区北城街道王棋社区王棋村的谢凤齐一脸惬意,自编的花灯随口而出,“王棋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过路宾客都夸奖,王棋处处大变样。都是领导来支持,花灯歌声传四方。”一曲花灯唱出了王棋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唱不尽王棋村民的喜悦。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共同推进”,“盘子统一、形式多样、相互监督、共同参与”,一套新的工作模式切实推进着王棋村的建设。实际与长远兼顾,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出炉;党总支书记带头,村民选举出能人共同组织实施;各级支持一点,公开竞标收取一点,融资进行村基础设施建设。3年来,王棋村共融资新农村建设基金2300万元,撬动社会和民间资本共计1.2亿元,采用“腾笼换鸟”模式整理出47693平方米的土地。如今,王棋靓起来了,进村道路实现扩建硬化,中心花园绿化工程、文化广场配套设施建设、小学改造工程完工,建成10群新式烤房,新建卫生厕所、垃圾池,修建新农村成果展示厅、篮球场。

  王棋村,玉溪市“美丽乡村”中坝区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她与26个同伴一起作为试点涵盖了玉溪3种不同的美丽乡村建设起点:坝区和国道省道沿线乡村、山区农村和沿湖居民点。她们走出了异地搬迁、旧村改造、空心村改造的新路子。之后将玉溪以她们为模板,在全市全面推广规划先行、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资金统筹分配、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之前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分散,各部门都争取点钱,各部门都不能让乡村真正变样,发展是‘撒胡椒面’式的。确定试点后就不同了,人力、资金都集中了。我们让坝区和道路沿线有条件的农民‘上楼’,用自己原有的土地和住房换楼房。他们可以选择多套小户型出租,也可以用多余的居住面积折现入股企业,是真正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城镇化。”玉溪市住建局书记田江龙为记者描绘了全市城乡建设的“一盘棋”,“山区的试点主要集中在生态脆弱区,目标是让乡村的发展与自然相融,形成‘山水家园一幅画’。三湖边上的坚持‘四退三还’,以保护为导向。我们要让乡村真正地美丽起来!”这盘棋走好了,玉溪遍地“王棋村”。

  警醒:推倒一堵墙

  一个名为新玉溪的花苞汲取养分待要绽放。这朵花能否百日红艳,却也成为她成长过程中育花人必须思索的未来。

  当大院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倒下,她引发的质疑却余音不绝。

  时间倒回3月,玉溪“两会”提出新城区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两个以上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体,使之成为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这条消息犹如一阵清风仅在招商引资会的“青萍之末”上轻轻划过,并未在玉溪普通民众中掀起涟漪。

  风波,始于5月。市委大院要给“新天地综合体”让位。消息瞬间发酵:大院所沉淀的历史,对这个老式建筑群寄托的情感,对政府短时间大兴土木的质疑,民众围绕着即将“倒下”的大院产生的种种困惑和行动交织成一堵厚厚的墙,矗立在城市建设正雷厉风行向前疾走的路上。

  与此相对,玉溪尚风平浪静的年初,一个在玉溪网民中被高频点击、转载的帖子早已在预示着什么。

  帖子写道,玉溪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玉溪人不断努力下曾经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是10多年过去了,我们引以为豪的东西正在逐步消退,打击着玉溪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城市功能划分混乱,至今没有一个明显的商业娱乐中心,文化消费十分落后,第三产业的总体服务意识不高,发展十分滞后;没有一个可圈可点的品质楼盘,小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基本没有配备相应的医疗、教育、超市等便民公共设施,市民生活、工作、学习的便捷度很差。

  这说出了玉溪的现实尴尬。

  去年,玉溪人均GDP达7020.7美元,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发展城市综合体条件就已经成熟。而玉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依然为零。

  面对另一组数字,玉溪人有着更为深层的纠结。

  去年,玉溪的一、二、三产业比重为9.7∶62.4∶27.9,第二产业一家独大,其中卷烟和矿电产业更是冲刺在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则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总量被曲靖超越,重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排名退居全省10名开外,有些还是垫底……不知从何时起,曾独领风骚的西部强市没落为如今的“欠发达农村大城镇”。

  推倒一堵墙,拓出一片天,质疑慢慢消融。玉溪期待蜕变,共识推动前行。

  真正的觉醒同样成为乡村永葆美丽的“秘方”。

  “建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村不见新貌。”这是多年来玉溪农村发展的真实描述。27个示范点会不会重蹈覆辙?

  在谢凤齐的话里,我们找到了答案:“村委研究制定了卫生保洁制度,成立了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对环境保洁员给予一定补助,大家也都喜欢现在干干净净的样子。现在看到路上有个垃圾,村民都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箱。”

  试点中以自我管理著称的春和街道小白井村让答案更加明晰。“我们主要有四项措施。”党工委书记周德梅对此如数家珍,“一是依托社区居委会以奖代补的管理模式,与每户居民签订入户责任书;二是自觉遵守《红塔区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孙井居民委员会居民自我管理行为规范手册》;三是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四是充分发扬民主,引导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在文化建设上,用活农家书屋,组织了舞狮、篮球、文艺队,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等美德和礼仪规范……”如今小白井村的环境卫生已做到了一年365天都是一个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更难得的是整个村子风清气正、邻里和睦、举止文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

  彝族试点村黄草坝则为这一答案增添了多彩的民族色。在这里,“火把节”、“祭龙节”、“丰收节”等传统节日保留传承,特色民居、民族服饰、民族历史传说、彝文、彝话、彝族的书籍、音乐、舞蹈歌曲等彝文化完整呈现,为生态脆弱区的黄草坝人和外来的游人营造出一个心灵的家园。

  民生:和谐一本账

  如果说美丽家园,是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那么民生福祉则是幸福玉溪的题中之意。

  宁静的州大河浮光跃金,在秋日的阳光下,更吸引目光的是两岸缀满枝头的柿子。树下的朱晴仙,负责聂耳文化广场一段的绿化浇水。“干了7年了,这一段的柿子树是我亲手栽上的。原来还会有人偷摘,现在大家都知道是观赏的,没人伸手了。有熟透的掉下来,就收集起来,让路过的人可以尝个鲜。”2006年至今,树上,柿花慢慢成为玉溪的又一生态景观,树下,无人伸手则是随之共生的一道心灵美景。

  清澈的州大河缓缓流淌,不闻两岸事。但玉溪人却可以清晰看到两岸两期整治工程后,成为玉溪后花园的北片区散发出的魅力:山水、绿意、灵动的音乐感。碧水不仅在此:飞井海水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大河沿线养殖场退出,19条河道全面清污……蓝天伴着碧水:影响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的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等多方面集中整治。成效,令人惊喜: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位居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前列;全市酸雨频率由2005年的4.2%下降为零;全市地表水达标率稳步提升。

  玉溪人心旷神怡的同时,也感受着浓浓的暖意。

  幼有所教——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让学生和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这背后,有将11个月审批程序压缩到最长3个月的“三统一”制度创新;有“防屈曲支撑技术”的技术支撑;有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发动,将所有项目纳入市场化运作的合力。

  病有所医——“230、290、340”,“310、360、400”两组数字,前者为云南省2011年至2013年新农合医疗筹资标准,后者则是同期的玉溪标准。“蛋糕大了,才能分得出花样。”市卫生局农合办邓雪松露出淡淡的笑容,“2013年新农合的参合率达97.55%。已经连续3年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大病救助建机制、慢病门诊可补偿。国家去年8月才出台大病医疗保障制度,玉溪市早在此之前就已经全部覆盖。2011年我们首先在新平试点了针对新生婴儿的母婴共享,2012年全市覆盖,去年年末国家才出台相关政策。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实际补偿比已经达到65%,远高于全国55%的比例。”

  最近,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针对老龄工作又一次广泛征求意见;

  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今年已有20户大学生创业者顺利落户;

  峨山凤窝的村民完成烟叶采摘后,播撒下有机蔬菜种子;

  自10月30日进入采摘以来,“云冠”冰糖橙又一次在全国掀起一股畅销“旋风”……

  在生态提升、产业转型、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的过程中,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幸福玉溪”在这一幅幅画面中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