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党员带头来致富——记易门县十街乡贾姑村党总支

发布时间:2013-12-03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村干部与村民促膝交谈,探讨致富门路。 

  易门县十街乡贾姑村平均海拔1600米,有6个村民小组273户1016人,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冷凉山区。然而就在这个冷凉山区,贾姑大米被仿冒,四年大旱未断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867元增加到2012年的7286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如此不可思议的增长,让人咋舌。贾姑村是怎么富起来的?日前,记者来到贾姑村一探究竟。

  走进党员李有胜家,他自豪地晒起“家底”:造价25万元的三层水泥房、新家具、新家电、12亩烤烟、4.5亩水稻、3亩早蚕豆、2亩夹豆、2亩菜花、9头猪……

  在贾姑,像他这样的富裕党员家庭还有70多户。李有胜坦言,能有今天的“家底”,得益于该村实施的“四个一”工程。

  何为“四个一”?这可是贾姑村党总支在历年基层党建工作中总结探索出来的。说白了,“四个一”工程就是,每个党员户力争达到年产一吨烟叶、一吨大米、一万元的蔬菜业收入、一万元的畜牧业收入。

  谈起“四个一”工程的提出,村党总支书记李成春说,烤烟和畜牧业是贾姑村的传统产业,发展这两块可以稳住老百姓的主要收入;大米是贾姑特色产业,因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的缘故,米的品质好,市场价格也不错,今年卖得4元/公斤,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货,随之而来冒牌货也增多。为了稳住贾姑米这个品牌,全村力争实现并保持每年产35万公斤大米,并要求党员带头种。引进蔬菜种植是因为蔬菜种植有周期短、收益快的优势,虽然受市场价格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可总的来说蔬菜种植能调整农民收入结构,开创一条增收致富路。通过核算,如果真正能落实并完成“四个一”,一年的收入不会低于5万元,做得好的还要超过这个数,老百姓的日子轻轻松松就可以富起来。

  想法固然好,谁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此时,贾姑村党总支想到了党员,由村组干部和党员率先垂范,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慢慢带动全村农户共同致富。

  “刚开始栽烤烟、养牲畜、种水稻倒不难,难就难在让大家种蔬菜。我们先后引进了韩国娃娃菜和荷兰夹豆等市场价格较好的蔬菜品种。面对新品种,大家都怕栽不出来,也怕栽出来卖不掉。”李成春说,后来,通过敢“吃螃蟹”的党员试种成功,并在党总支的协调下找到了销路,党员尝到了甜头,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种植蔬菜的人慢慢多了起来。

  村民李文华“跟风”尝到了甜头,笑言:“我们就是跟着党员栽了,他们栽什么我们就跟着栽。现在烤烟、蔬菜、大米换着栽,家里再养几头猪,一年到头还是有5万多块的收入呢!”

  通过几年的实践,目前,贾姑村烤烟产值逐年提高,畜牧产业逐年做大,村内家家户户搞养殖,规模养殖企业有6户;蔬菜产业初具规模,全村种植规模达到了1500亩,产值达400万元,人均种菜收入达4000元;贾姑香米走俏市场,供不应求,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带领发展,党员带头致富,群众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此外,贾姑村党总支除了“四个一”外还有“料”。近年来,贾姑村党总支以荒山流转开发为契机,探索破解山区发展难题、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贾姑村党总支借助上级部门加大林业支持力度的机遇,大力发展泡核桃、金银花、柑橘、绿花椒等,农业新产品、林业新产品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如今,各种经果林木绿满山头,群众腰包鼓起来了,“一片经果林,一份养老钱”的观念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