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竹乐团QQ上开音乐会
文化无国界 网络显神威
聂耳竹乐团QQ上开音乐会
11月2日上午10点,阵阵竹乐声从聂耳大剧院传出,时而婉转悠扬、时而如歌如泣,但舞台上既看不到华丽的灯光音响,台下也没有观众,演员们一身休闲着装,面对几台摄像机和电脑认真地表演着。“这是当篥,也是由竹子制成的乐器,下面我为大家吹奏一段。”玉溪聂耳竹乐团演员苏星手持乐器,一边讲解,一边面对电脑上的摄像头认真地吹奏起来,而显示屏上的画面却是一群外国观众好奇的神情。当苏星吹奏完毕,显示屏上传来阵阵掌声。
原来,这是一场通过QQ语音视频聊天功能进行的特别的跨国音乐艺术交流。玉溪聂耳竹乐团与美国威拉米特(葳涞)大学联合举办名为“云南少数民族竹乐器展演”的艺术交流活动正在举行,网络这端是竹乐团的精彩表演,网络那端是美国萨勒姆市的观众。在苏星的介绍下,当篥、哦哔、吐良、笛篥、巴芦笛等大家都叫不出名字的竹乐器悉数上场,让美国观众连连称奇。
当苏星介绍完乐器,团里的演员们上场了,有的吹奏、有的敲击,竹乐器奏出了美妙的音乐。2009年加入竹乐团的张巧娟站在硕大的竹管琴上有节奏地敲击着,她说:“我原本是学声乐的,并不会演奏乐器。到团里后,老师和团员们给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我学会了很多种竹乐器的演奏。”在张巧娟手中,粗笨的竹管显得温顺了许多,每次敲击总能发出音调不同的“砰砰”声。“我们团多次与国外团体进行学术、演出交流,这种网络交流演出不仅能促进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为观众奉献更精彩的表演,更能传扬玉溪文化。”张巧娟笑着说,眼里充满了自豪。
竹乐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省民族博物馆的大力推荐下,许多国家的团体都对聂耳竹乐团的表演表示了浓厚兴趣,美国威拉米特(葳涞)大学则希望聂耳竹乐团能赴美国进行一场竹乐表演。但考虑到出国经费、人员安排的问题,这一愿望一直没能实现。经过多次协商沟通,聂耳竹乐团想出了借助网络完成交流活动的办法。“这是我们竹乐团第一次采用网络实时互动的方式进行艺术交流活动,除了制作一期竹乐器工艺演示和曲目表演的视频用于交流活动时在美国播放,我们还创新了交流形式,利用QQ语音视频聊天功能进行现场演出,收效不错。这是竹乐团里的年轻人想出来的,这种方式方便、快捷、节约,贯彻落实了十八大提出的勤俭节约之风,节省了演出费用,但演出效果和影响力却大大增强了。”玉溪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文辉告诉记者,“我们会不断总结演出经验,在今后的艺术交流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新交流方式,向世界展示玉溪竹乐的魅力。”
玉溪聂耳竹乐团是一个以竹乐器研究、开发和表演为主的研究机构和表演团体,作为玉溪独具特色的本土音乐团体,竹乐团以展示玉溪最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音乐为己任,以“新、土、特、奇”为宗旨,对传统乐器进行改良,已创制出竹管琴、巴芦笛、竹芦丝、无眼笛、烟筒笛、哼葫、竹排鼓、竹排琴等十余种乐器,已有十六项乐器通过国家专利认证。自2005年成立以来,竹乐团一直活跃于国内、国际舞台,获得了云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群星创作奖”等多项荣誉,向世界展示家乡最“土”、最浓郁的原生态音乐,展示玉溪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里蕴含的人文风情。
此次乐团尝试利用网络实时互动演出的形式,不仅打破了地域、文化的限制,赢得了更为广阔的演出舞台,而且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不失为其它艺术团队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