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
听到下雨声,在床上躺了一个早上的李荣华赶忙起来往窗外看看。农村的敬老院多数没有电视等娱乐消遣设施,躺在床上、坐在门口打发时间成了这些老人最常做的事情,而有个人聊聊天也成了他们最期待的事。
虽然眼睛失明多年,但钱玉萍每天都会按时帮有老年痴呆症征兆的李荣华做按摩。“我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老伴一直陪在身边。”李荣华的一句话反映出了当下空巢老人无子女照顾日常起居的心酸。
解桃仙今年90岁,老伴和儿子早年相继离世,养女长期在外工作,提及2岁半就死去的儿子,老人不禁落泪。
快日落时,患有小脑萎缩的董桂芬都要数数她当天捡了多少个空瓶子,因为这意味着她第二天的午饭能吃什么。虽然有些积蓄,但年老多病的董桂芬连买药的钱都不够。而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成了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的难题。
多年来,一个人做菜、吃饭、洗碗已成为江川县江城镇空巢老人代如芬的生活常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日子,是很多空巢老人心底的期盼。
白天顶着烈日捡垃圾,晚上则坐在破旧的沙发上发呆。身心的压力让78岁的董桂芬不再顾及家里的摆设,简单而凌乱的房屋,就是她度过晚年的地方。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孙辈因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开家庭,不与其同吃同住的老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快,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并日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李荣华今年83岁,多年来与失明的老伴钱玉萍居住在通海县河西镇敬老院中。不到5平方米的房屋,一张双人床占据了大半个房间。“医生说我小脑萎缩,这几年来老伴也一直督促和帮助我锻炼,但她眼睛现在看不见东西了,我们只能来敬老院,希望有个人能照顾。”李荣华说:“我和老伴育有一女,但女儿眼睛不好,常年住在昆明的孙女家。平时就是我们老两口相互依靠、相互照顾,我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老伴一直陪在身边。”
在与李荣华夫妇一天的相处中,记者发现敬老院的生活异常简单:除了每天早上10点和下午3点吃饭外,老人们基本上都是静坐在各自房屋门口,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那些儿女不在身边且老伴已去世的空巢老人过得更艰辛。”在河西镇敬老院院长苏为良的介绍下,记者来到78岁的董桂芬家。董桂芬老伴早年去世,他们育有的4个儿女也都在外打工或务农,患有小脑萎缩且耳聋的董桂芬每天就靠捡垃圾为生。“她每天要走超过2公里的路去公路边、山上捡垃圾,公路上有人开车按喇叭她也听不见,平时卖了垃圾有一顿吃一顿,病了都是我去照顾她。”董桂芬的邻居有些难过地说。
类似于李荣华夫妇和董桂芬的空巢老人并不在少数。据市民政局老龄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31.3万人。其中,空巢老人8万余人、“三无”老人5200人、失能老人5.7万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3.6万人,农村还有大量留守老人。而缺乏生活保障、日常起居照顾及精神慰藉,是空巢老人们普遍面临的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