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文化旅游系列报道二
新平文化旅游系列报道二:
新平打造彝族文化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民族文化再塑新平城镇新风貌
灯火辉煌的民族广场
民族广场成为新平举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错峰调节池城市景观,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新的休闲娱乐场所。
彝族文化长廊让我们随时随地“阅读”历史 任永坤 摄
戛洒傣族文化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每次到新平,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令人惊喜。宽敞的入城街道,整洁的街区,经过绿化、亮化、美化的城市风貌更加秀丽温馨,民族广场、小花园广场、错峰调节池等5座公园各具特色,绿树红花分布在县城不同地方,为百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环境优美的场所。游客看到的是一个新兴城市的勃然生机,而生活在其中的新平人则由衷地称赞自己的城市像一个大公园。
一座县城品位的提升,不仅需要科学的城乡规划,更需要文化的内涵。为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新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挖掘本地深厚丰富的民族文化,打造彝族文化特色生态宜居城市,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百姓幸福指数。
民族文化资源成为城市规划的新动力
“县城越来越美了!”是所有到过新平的人的印象。为实现这个目标,新平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高起点制定城乡规划,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城特色专项规划、县城城市设计、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等县城规划和戛洒特色小镇规划、漠沙特色小镇总体规划、扬武镇规划等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按照规划,新平将以“一核三星”为重点(县城、戛洒、漠沙、扬武),以“两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两拆(拆临拆违)”为抓手,把县城建设成为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将戛洒、漠沙建成具有傣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城镇,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戛洒、漠沙、扬武次中心集镇,辐射和带动村组发展的小城镇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5%以上,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万人,城镇规划建成区面积9.58平方公里。
据介绍,围绕把县城建设成为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生态宜居城市目标,新平坚持“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合理改造、靓化老城”的原则,盘活北城区闲置土地,激活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开发建设,以错峰调节池为支点,向东实施下古城商业区建设、向南建设纳溪低密度住宅小区、向北实施革棚新区开发,全力打造西区新城,加快新平城市化步伐。同时,按照《矿业循环经济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加快桂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实施力度,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和促进城镇建设发展。为真正体现彝族文化特色,平甸河岸上的彝族文化浮雕长廊,成为新平城市建设的一项精品工程,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为“最长彝族文化浮雕长廊”。从大新公路一路走来,公路两侧青瓦白墙的农舍上,统一画着具有鲜明彝族文化特色的红色图腾标识,点缀在田野间增色不少,优美的田园风光定格为我们心中最美的乡村。
随着彝族文化长廊、平甸河景观工程、五彩云楼、错峰调节池4个城市景观的推进,彝族文化内涵与城市景观相辅相成,在新平县城的“每一项市政工程建设都是城市的窗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平县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稳步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扩建三大民心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民族文化吸引社会投资,投资拉动民族旅游发展
近年来,新平以“大项目拉动大发展”,积极探索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吸引社会资金32亿元共同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在引进的项目中,开发商不仅青睐新平的自然生态资源,更看重新平民族文化资源的潜力,并积极主动融入城市规划中,县城及周边在建项目主打彝族文化。
玉溪坤鑫经贸(集团)有限公司累计投资近2亿元,开发建设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AAAA级景区建设初步成形。景区主打彝族文化,磨盘山赏花节、磨盘宴已成为固定的娱乐项目。
作为目前投资新平旅游业最大的开发商,新平中恒投资有限公司在县城建设位于新平县城错峰调节池南侧的新平五星级酒店及彝族文化产业园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32.15亩,将建设民族文化展示区、民族文化产业区、民族文化体验区,全面展示新平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之与已建成的县城彝族文化长廊和纳溪湖形成完整的文化展示园区体系。该文化产业园项目概算投资12亿元,计划在取得项目用地之日起两年内完成全部投资及项目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1.2亿元。
2013年,新平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集中时间、财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营造,重点加快在建和新建旅游招商项目的推进。今年新建和续建的项目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今年新平县的基础设施配套类项目包括哀牢山生态旅游景区、建兴洋坪景区、“哀牢山·红河谷”自驾旅游标识系统、县城游客服务中心、磨盘山旅游环线。在建旅游项目包括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槟榔园旅游与城乡统筹暨花腰傣文化产业园、花腰傣风情生态农庄、五星级酒店及民族文化产业园、民族歌舞演艺城等。
2013年上半年,随着两个大的开发项目落户新平,新平旅游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由北京中关村企业财务管理协会投资实施的全国首个休闲度假总部经济基地——磨盘总部基地管理有限公司落户新平。该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组织1000家以上企业入驻,年纳税1亿元至3亿元。该项目负责人李永延介绍,目前国内总部经济主要分为两类:生产经营型总部经济基地及管理型总部经济基地,磨盘总部基地是在全国首创的休闲度假总部经济基地。该项目将大大提升新平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品质和档次,带动新平乃至玉溪休闲度假旅游快速发展。
广州谷城集团投资开发的新平哀牢山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计划五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该项目开发范围是新平县域内整个哀牢山旅游景区,包括已经开发的景区景点和尚未开发的哀牢山其他景点,以及规划范围内饮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景区规划、索道建设等项目。
彝族文化景观培植城市文化软实力
彝族是新平县内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县人口的49.7%。新平彝族有很多支系,主要有聂苏、纳苏、勒苏、车苏、腊鲁、咪哩等10多个支系。
彝族,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古老文化的民族,其浩瀚的民族文化令人向往、着迷,其歌舞让人同喜同乐。我们可以从载歌载舞的跳乐、烟盒舞里感知这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可以从五彩斑斓的服饰里,欣喜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可以从三弦、四弦的轻快琴音里倾听这个民族的乐观、勤劳,但要真正触摸这个民族的脉动,不能不读她的创世神话、民间传说。
近日,新平县彝族文化长廊全面竣工。文化长廊位于县城平甸河两岸河堤,全长约七公里,共32章、3317幅经典作品以浮雕的形式刻在河栏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彝族及新平彝族经典文化。作品内容涉及彝族史事史迹、创世神话、传说故事、彝族风俗、创世史诗、叙事长诗等,如此浩大的浮雕工程历时四年完工,成为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彝族浮雕文化长廊。长廊竣工后,以长廊内容为背景而编撰的《中国彝族经典连环画册》即将与读者见面。
彝族文化长廊如同百姓身边一部活的史书,随时可以“翻阅”,可以教导后世子孙。长廊与民族广场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承载彝族传统文化精粹的带状有机整体,在一个城市里如此有规模、有创意地立体展示彝族文化,为展示中国彝族经典文化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新平提出文化兴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深入发掘整理彝族文化,长廊不仅有观赏价值,还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作为彝族经典文化遗产,文化长廊的建成,不仅为新平增添了文化底蕴,还对我国研究彝族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另一个具体体现是节庆活动。民族节日较其他民族活动来说,更突出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相同的文化特点,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永久粘合剂,发展节庆旅游,能促进民族内部团结。在节日里,大家相互亲近,感情融洽,从而促进民族团结与地方和谐稳定。
火把节是彝家人的狂欢节,也是各民族欢聚一堂的盛会。自2008年起,新平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在县城举办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旨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示新平各族人民团结、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营造万民同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凝聚全县各族人民的力量,振奋精神,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每年火把节期间,新平都要以彝族传统的钻木取火方式到国家级森林公园磨盘山采集火种、传递火种,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在民族广场、小花园广场,组织民族歌舞表演引领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万人同跳烟盒舞,各族共庆火把节,展示新平丰富活跃的群众文化生活。
除了把传统的火把节引进城市,万人同欢,万民同乐,新平还深入发掘彝族传统文化,恢复古老而神秘的取火仪式。磨盘山彝语叫“白则白”,神圣的山的意思,是彝家人心里的神山,也是当地彝文化的发源地。在新平,流传着一句话:“高不过鲁奎山,大不过磨盘山。”可见磨盘山在新平人心中的地位。如今,磨盘山不仅是新平重要的旅游景区,更是每年火把节的一个重要场所。火把节当天,这里要举行古老而神秘的仪式——以彝族传统的钻木取火方式采集火种。火种采集点在磨盘山海拔2615米的火源台处,取火由最受彝族人尊敬的毕摩完成。先由毕摩诵经请神,再用彝族传统的方式钻木取火;取到火种后,20个身涂神秘彩绘图案、身着蓑衣裙的彝族青年男女开始跳火神舞,庆祝并感谢火神。
赏花节是磨盘山彝族的传统节日,有鲜明的彝族特色。每年春季,正值彝族的马樱花盛开,繁花似锦,红、黄、蓝、白争妍斗奇,磨盘山上群芳吐艳,花潮如海。彝家山寨未婚的姑娘小伙换上节日的盛装,汇集到花场,弹着三弦、四弦,吹着芦笙,打着烟盒,“相会赏花打歌节,跳起黄灰做得药”,在你来我往的歌舞中,寻找合适的情侣,相爱的情人则在尽情歌舞中私定终身。节日期间,新平磨盘山一带的彝族根据当地的风俗都喜欢上磨盘山共赴“万人磨盘宴”,宰杀牛羊,备办酒席,万人同宴,歌舞达旦,将节日的热闹氛围推到高潮。
为充分展示彝族文化,丰富节日文化,新平发掘本地各民族特色饮食,每年在磨盘山赏花节期间举办“千桌万人磨盘宴”活动,一桌吃遍新平美食。彝族人举办婚宴喜欢摆小规模的磨盘宴,在家中的院坝上撒上青松毛,八九成群一桌桌席地而坐,既热闹又方便。“千桌万人磨盘宴”也以青松毛铺地,既可以当饭桌,也可以席地而坐,或坐在草墩上,认识不认识的人,一起吃“千桌万人磨盘宴”。足足一千桌的场面,上万人共进晚餐,场面无比壮观。之所以叫磨盘,是因为磨盘宴的摆法和常见的桌子一张接一张的长街宴不一样,而是围着广场中心的圆形舞台,像磨盘一样在周围摆宴,足足要摆一千桌。吃着美味喝着酒,台上台下还有山歌大王一唱一和对着山歌,盛装的姑娘小伙在台上放声歌纵情舞。辣白酒、百抖茶、火烧干巴、山腊肉、扬武卤肝、牛肉汤锅等彝家美食,令人垂涎。如今,“千桌万人磨盘宴”还被认定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宴席。
经过几年的努力,火把节、“千桌万人磨盘宴”活动已成为新平叫得响的本土文化节庆品牌之一,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炒热了新平旅游业,促进了民族文化发展,提升了城市旅游文化内涵和品位。 (记者 杨雪/文 潘泉 曾永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