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彝族文化融入峨山特色民居建设

发布时间:2013-07-26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彝族文化元素被融入了峨山的特色民居建设当中

  富泉村是峨山县双江街道的一个小山村,昆曼大通道和老国道213线穿境而过,一幢幢凸显青砖、灰瓦、白墙、花腰带、图腾等彝族文化元素的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树间。

  “富泉村大部分群众是彝族,但以前村里却看不到彝族文化的影子。”富泉村党总支书记张贵生说,富泉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2600多人,其中70%以上的人口为彝族。以前,村里的房屋主要是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外观不统一,比较凌乱,缺乏民族特色。2009年,峨山县打造彝人谷景区,县里整合资金对国道213线沿途村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打造彝族特色民居。今年,市里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村容村貌整治全面提速。现在,富泉村17个小组中已有16个完成村容村貌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富泉村只是峨山县加快彝族特色民居建设,迈步美丽幸福家园的一个缩影。

  “打造彝文化品牌,建设美丽峨山,离不开彝族特色民居的支撑。”峨山县住建局局长张文达介绍,近年来,峨山围绕打造“凸显彝族文化特色的滇中生态城市”目标,把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彝族特色民居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不断创新理念,使其与县城建筑风貌改造、彝人谷旅游开发、新农村试点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民族民俗特色,彰显地方建筑风格。“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实施,再次加快了峨山特色民居建设的步伐。

  “我们5月10日接到市里的通知,随即按照打造彝族特色民居的要求,制定了相关方案,5月20日全面动工。”峨山县住建局副局长蒋超说,长期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峨山积累了一整套建设彝族特色民居的经验,为“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峨山县今年将重点对昆磨高速公路(峨山段)和易峨高公路(峨山段)沿线两侧村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凸显彝族特色民居风格。本次整治共涉及双江街道和化念镇的20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改造墙体面积达13万平方米。

  为彰显彝族民居建筑风格,峨山县住建局收集整理了峨山传统彝族民居五要素,即青砖、灰瓦、白墙、花腰带、图腾,并根据山区、半山区和坝区不同特点设计了6套民居建设图纸供村民选用。

  “以前,村里的房屋没有特色,很少有人知道富泉是一个彝族村子,现在大老远就能看见墙上的图腾,一看就知道这是彝族的标志。”富泉村委会主任普红祥说。

  行走昆曼大通道(峨山段)各村落,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各家各户屋檐下火红的彝族图腾。据县文旅广体局副局长普发彪介绍,彝族是一个崇尚太阳和火的民族,喜爱黑、红、黄三种颜色,图腾整体呈太阳的形状,由黑、红、黄三种颜色组成,图腾正中是两名彝族青年男女在篝火旁挝起啰、唱起歌,体现了彝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普发彪认为,民居是展示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峨山在民居改造、修建过程中融入彝族文化元素,建设彝族特色民居,对打造峨山彝文化品牌,增强彝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加快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  周家颖  姚江  龙柄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