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百元假币频现身 相邻店铺接连中招

发布时间:2013-07-09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百元假币半月现身8次用出5张

相邻店铺接连中招

 
 
店主收到的冠字号F9H6的假钞有水印和金属线,还连着号。 

  “师傅,换张钱么,你这张100元的太新了。”话刚说完,在中心城区右所集贸市场旁一家药店做营业员的小林见收银台的男子愣了一两秒后,突然丢下刚选好的药朝小巷里拔腿就跑。

  “这个人怎么回事?”小林一阵困惑后,突然一下子反应过来,赶紧追出门去,只见那男子已没了踪影。她连忙跑到收银台前把当天收到的另外两张百元钞票拿出来仔细一看:假币!
 
  相邻店铺连遇假钞

  据小林介绍,4日那天,由于药店搞活动,前来买药的顾客很多,又只有她一人在店里,所以整天都很忙。大约上午10点的时候,一个40多岁,操本地口音的男子要了一盒18元的药,随后递了100元给她。她看好钱后准备找零,那男子却说“不要了,这种药别处才卖16元”,然后把钱要了回去,然后在店里转悠起来。不多久,店里来了几个顾客,那男子又表示要刚才的药,递了100元过来。此时正忙着的小林随便看了一下钱后就收了起来。下午3点多的时候,又来了一个称自己“一会有零钱一会没零钱”的男子买了一盒10块的药膏。5点又来一个后才被识别。

  “都是不同的人,我当时心里还挺纳闷,怎么一天内会突然收着这么多的100元钞票,而且都是只买10多元的东西。”小林说,“要不是有这个念头后我仔细看了看第三个人递给我的钱,估计还得继续被骗。”

  第二天,小林听说与她们店铺相邻的话费代收点也在同一天收到了一张百元假币,旁边的一宾馆也在几天前收到了一张。同时,相隔不远的一个卖酸角糕的摊铺也收到一张,一间卖肉的店铺也遇到了两次,还好被店主识别。最近半个月来,这些相邻的店铺总共遇到8次不同的假币使用者,收到500元假币。
   
  牢记几招防范假币 

  7日,记者在这些店铺内看到了他们收到的假币,这些假币均为100元面额(2005版),分别以冠字号F9H6开头和X8G8开头,其中冠字号F9H6开头的几张假币有水印和金属线,还连着号,一眼望去,与真币相似度很高,如果不仔细识别,很容易误认为是真币。

  记者走访完这些店铺后发现了几个共同点,一是店铺内都没有验钞机,都是靠收款人凭经验肉眼识别;二是店铺内通常只有一个人上班,遇到客流量大的时候假币使用者就来“浑水摸鱼”;三是假币使用者往往会做出一些很“绕”的事情出来,比如两个人争着给钱;一会说有零钱一会又表示没有;频繁换手中将要支付的钞票;几个人同时进来,一会看,一会买,试图扰乱收银人员。

  随后记者带着这些假币咨询了附近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这几张假钞仿造度都很高,但都有它的‘缺陷’,可以从纸币的白水印、光辨油墨、金属线、隐形数字来进行鉴别。”一李姓工作人员说,“真钞右上角的100下面红色图案里有100字样的隐形数字,必须把钞票放得和眼睛接近平行,对着光源才能看到。假钞上不是没有就是可以直接看见。此外,可以看光辨油墨,真钞左下角的100字样在不同角度可以看到蓝和绿两种主要颜色,假钞无光变效果。用力甩后假钞也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此外,该工作人员还提醒,市民可通过用手摸纸币正面盲人点及其上方凹印手感线、毛泽东图像、国徽、“中国人民银行”字迹和纸币反面的印花,都能感受到凹凸感。如果还不能确定,可以使用相关验钞机检测或到附近银行营业厅请工作人员检验,发现假钞应立即报警。

  相关链接

  央行称“C1F9假币”识别起来不困难

  
    
C1F9假币与真币对比图

  我市中心城区右所集贸市场旁几家店铺收到的百元假钞,均为100元面额(2005版),分别以冠字号F9H6开头和X8G8开头。而现在最“火”的假钞,则是C1F9开头的。据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C1F9高仿真假币能够通过银行点验钞机”,引发公众担忧。人民银行对收缴的C1F9假币进行分析后发现,该类型假币没有任何机读特征,抽取北京市金融机构目前使用数量比较大的21种点验钞机进行测试,该种假币都能被拦截。该种假币的外观也与真币存在较大差异,识别起来也不困难。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识别假币:

  一是“迎光透视”,真币的水印立体感很强,而假币的水印无立体感,制作粗糙;

  二是“倾斜看”,真币的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垂直角度观察为绿色,倾斜一定角度观察为蓝色,而假币没有变色效果;

  三是“轻轻触摸”,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指轻轻触摸钞票正面右侧的凹印手感线、上方“中国人民银行”字迹、中间团花、毛泽东头像等部位,真币有如浮雕一般的凸凹手感,而假币或平滑或经过造假者二次加工,出现比较突兀、不均匀的凸凹感。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一些群众对假币警惕性不高而预设“骗局”:

  一是“鱼目混珠”,在付款或找零时,把一两张假币夹杂在真币中支付给受害人;

  二是“以假换真”,在换零钱或交易过程中以钞票破损、找不开为借口,趁受害人不备,用事先准备好的假钞调换受害人支付的真钞;

  三是“设局诈骗”,以假币为道具,以拾获财物要求平分或提供色情服务等为幌子,实施诈骗。

  对犯罪分子的各类骗局,公众只要保持警惕,掌握基本的人民币防伪常识,就可以避免假币侵害。

  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防范假币损害公众利益。自2012年4月起,人民银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对假币“零容忍”的态度,逐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支付现金的全额清分和对外支付100元面额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工作,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堵截假币的双保险体系。针对客户举证难现象,人民银行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所付出的100元现钞全部进行冠字号码记录。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时间表,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在2013年底前,实现ATM机付出的100元面额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在2014年底前,存取款循环一体机付出的100元面额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在2015年底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柜台付出的100元面额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届时,公众对从银行取出的人民币如有疑问,可以到银行柜台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