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产业支撑临沧农民建设新家园

发布时间:2013-06-18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临沧市运用“城增村减”政策,把蔗糖、茶叶、核桃、咖啡、澳洲坚果打造成五个“云南第一”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如果我不贷款投资农家乐,仅靠农业种植,要建盖三层房子就太难了。”当记者询问建房资金如何解决时,临沧市双江县沙河乡景亢组村民俸江红这样告诉记者。他说,建盖新房,政府补助只是小数,最主要的资金还是要靠自己,再向银行贷点款才能一次建盖好住房。俸江红与妻子带着小孩,在宽敞的院子里玩耍,两个老人则在家里闲聊,车库里停着新买的SUV。投资50余万元建起的农家乐赚了钱,让俸江红轻松实现了建房梦。景亢村利用临近城区的优势,早几年就成立了运输协会,组织农户购买车辆,跑运输赚钱,通过运输和种植热带经济林果,83户傣族人家全部建盖了新房,村里还修建了水池、泼水广场等公共设施。
   
  产业为新家园建设打基础

  除制定新家园行动计划外,2010年12月,临沧市委出台《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决定》,在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增加群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增加就业、增强保障、调整结构、调节分配”为主要措施,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力争1万元。

  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农民收入是根本,产业发展是核心,关键是要打牢产业基础。增加居民收入,是居民建房、买房的经济支撑,是临沧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临沧市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根本,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优茶园、高优蔗园、泡核桃、经济林果园、烤烟、畜牧等产业,走规范化种植和规范化养殖的发展之路,为旧村、旧房改造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育产业,持续做大经济总量。重点推进以“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以蔗糖、茶叶、咖啡、酒及饮料以及核桃等食用木本油料为主的“餐桌工业”和以轻纺工业、竹木板材加工为主的“家居工业”;重点培育边境、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业。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2010年开始,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开发就业岗位。直接补贴小微企业的资本金每户2万至5万元,用工在20人以内的基本免除所有费税。“十二五”期间,争取农民进城50万人,争取劳动力转移输出60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20%以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搭建资本市场金融交易平台,拓宽城乡居民实业投资渠道。调节分配,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新家园为产业发展添后劲

  “县委、县政府把安石村列为全县首批打造的特色乡村建设,计划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基本定位,用8年时间将安石村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美食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公园。”凤庆县安石村党总支书记龚会咏告诉记者。

  有了特色产业的支撑,凤庆县安石村建设新家园也迈出了新步伐,2010年全村新建民房485户、改造153户,去年建成81户,今年启动96户,如今,全村八成多的农户都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住进小洋楼后,安石村群众抓经济、促增收的干劲更足了。    
 
  一个金色的葫芦立在中央,四周是建筑风格统一的民居,新房周围绿树环绕,溪流潺潺,配套建设了广场和舞台。记者在沧源县葫芦小镇建设现场看到,投资过亿元,以培植旅游产业为核心的小镇即将完工。这是为增加群众收入,减轻还款压力,该县结合佤族幸福工程建设而打造的旅游基础设施。在新家园建设工作中,沧源县把危房改造工作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开发模式,打造旅游村、旅游镇、旅游县,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向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农村建房由消费型向财产型转变。不断培育壮大富民支撑产业,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围绕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目标,临沧市运用“城增村减”政策,复垦迁户原宅基地,把蔗糖、茶叶、核桃、咖啡、澳洲坚果打造成五个“云南第一”产业,把木竹、烤烟、橡胶打造成三个“全省最优”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发展。2012年,全市调减低产低质低效作物面积64万亩,发展咖啡22万亩,烤烟产业迅速壮大,迈入全国大型烟区行列,新增高原特色农业基地202万亩,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基地1652万亩,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到3432个,土地流转达22万亩,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116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517个。通过对农村产业的培育,有效拓宽了群众的收入来源,使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和信心得到增强,让已建房农户的还贷压力得到缓解。

  安居才能乐业,新家园建设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临沧市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9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8元,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3∶1缩小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