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根基 建设和谐社区
——记华宁县宁州街道办事处西门社区党总支
近年来,华宁县宁州街道办事处西门社区党总支以“围绕创争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强化班子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激发社区经济发展活力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促进了社区经济社会发展。
强班子 建机制 社区党建稳提升
“社区党组织争创‘五个好’、社区党员争当‘五颗星’是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最大动力!”据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海辉介绍,在创先争优过程中,社区结合实际确定了党组织争创“党建工作好、带头学习好、经济发展好、群众反映好、社会和谐好”、社区党员争当“示范星、致富星、和谐星、奉献星、帮带星”的“五个好、五颗星”争创目标,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员落实争创承诺的情况进行评比公示,确保争创活动取得实效。
强化党建水平,首先就得从提高党员素质入手。今年以来,社区党总支利用知识竞赛、“三会一课”、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方式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为增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党总支确定了党员联系低保户制度。社区三个党支部62名党员每人联系3至5户低保户,熟悉了解联系对象的家庭、生活和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尽自己所能每月为联系对象家庭做一件实事。此外,社区还多次组织“两委”班子到外县的创先争优先进社区参观学习,为开展好西门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借鉴。
“社区就是要为民服务,即使有困难也不能跟群众讲个‘难’字!”社区“两委”班子对居民作出了这样的办事承诺。2009年,社区党总支多方筹措资金80多万元建成了400多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为社区内居民办事、学习、娱乐提供了场所,“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逐步形成。
强经济 重发展 构建和谐新社区
在2002年改为社区之前,西门社区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居民小组,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农产品。近年来,位于县城西端的西门社区逐步融入城市建设中。农民转变为居民后,如何让群众持续增收?成为社区“两委”班子极为重视的问题。
“依托城镇建设,走出一条以商贸、服务、加工、运输及房屋租赁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之路!”社区党总支积极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社区经济加快发展。制定出《西门社区发展个私经济的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个私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和措施。通过举办养殖业培训、优先办理利用荒地养殖的手续等,大力鼓励社区居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猪、肉兔等养殖业。在2009年建成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中,已有7家养殖户进区生产,生猪养殖规模达2000余头,年收入可达200万元。
此外,社区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产,争取到了县机关幼儿园搬迁重建、县客运站搬迁重建和驾驶员城、建材市场、孙家坝田园水面风光等多个项目落户西门社区,为社区发展及经济创收带来了机遇。2010年,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27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