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抚仙湖“退调保”规划刻不容缓
市党政领导孔祥庚、高劲松等现场调研抚仙湖保护治理情况
6月3日,全市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在江川召开。市委书记孔祥庚强调,要强化危机意识,高度重视当前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举全市之力推进“一退够、二调优、三保护”规划的实施,确保抚仙湖Ⅰ类水质。
市党政领导高劲松、黄宪庭、李文斌、董文献、吴建森、王跃、明正彬、周继武、钱开祯,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省政府九湖督导组成员普朝和出席会议。
孔祥庚指出,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既有成就,又有危机;既有广大干部群众在保护治理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又有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新困难。“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为保护治理抚仙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代价,含着眼泪取缔机动船艇,铁下心肠关停周边磷矿,冒着风险拆除沿湖违章建筑,挤出有限的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抚仙湖保护治理,使抚仙湖水质恢复Ⅰ类并保持至今。抚仙湖保护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有目共睹,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加严峻,沿湖人口密集区域及入湖河道治理状况不容乐观,湖边大量大棚带来的白色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好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保护抚仙湖,沿湖干部群众有湖不能捕鱼、有田不能耕种、有矿不能开采、有林不能采伐、有房不能居住。针对这些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集中精力研究解决的办法,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保护好抚仙湖的Ⅰ类水质,又要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同时还要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
孔祥庚强调,当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深入认识抚仙湖的特点和保护现状,因湖立策,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寻找保护和治理的对策,不能照搬照抄其他湖泊的保护治理经验。抚仙湖是社会的关注点,媒体的聚焦点,政治的中心点。要以积极和正确的心态来对待社会对抚仙湖的关注,对抚仙湖的蓄水量、来水量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要正确认识到抚仙湖在玉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抚仙湖保护治理的大战略、大思路、大规划和全面保护、全面规划的思想,并分别确立抚仙湖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级管理和战略保护措施。出流改道工程竣工后,抚仙湖流域上、中、下游覆盖了全市80%以上人口的地区,关系到全市80%以上人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保护好抚仙湖的上游,举全市之力保护好抚仙湖的Ⅰ类水质,这样,中游和下游地区才有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希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建设领导小组,申报中国宜居环境奖,把思想统一到保护好抚仙湖Ⅰ类水质上来,确保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孔祥庚指出,抚仙湖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而“退调保”战略就是对抚仙湖全径流区的一个全面、系统的保护治理措施。“退”,就是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依法实施湖岸100米范围内退田还湖、退房还湖、退企业还湖及截污管网建设,消除对湖泊水体的直接污染;要做好评估工作,确保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让老百姓真正“退得出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要从抚仙湖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让100米范围内的一级保护区成为生态旅游的亮点,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好管理权和经营权。“调”,就是把从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外延至海拔1900米范围内的产业调好、调优,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种植结构从蔬菜、烤烟、水稻转向林果种植,逐步取缔抚仙湖周边的大棚。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设置产业结构调整奖励基金,推广江川生态保护区建设、澄江蓝莓种植等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为抚仙湖保护治理创造新经验。“保”,就是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山区要保护其原始生态和文化风貌,保护好现有林地,引导耕农变林农,增加水源点建设,在抚仙湖径流区形成完整的生态修复系统。同时,要重点抓好34条主要入湖河道及其他大小入湖沟渠的综合整治,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抚仙湖。要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采取引进、联合、自筹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抚仙湖保护治理资金,加快推进“退调保”规划的实施。
市长高劲松对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副市长周继武主持会议,并代表市政府与江川、澄江、华宁三县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签订了抚仙湖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
参会人员还现场调研了江川县牛摩村一级保护区民房建设、澄江广龙小学拆迁、马房村村落环境卫生管理、华宁县海镜村环境卫生管理、隔河村渔政整治等情况。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沿湖三县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两委”负责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范围15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