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6年投资3.5亿开发水电
目前,总装机3.9万千瓦的龙门电站大坝浇筑混凝土至1038米(高程),水轮发电机组正加工制作,预计今年底可竣工试运行。
2004年11月,总投资2300万元,装机0.4万千瓦的小街阿依电站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峨山水电资源开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后,法吾电站、龙门电站等项目相继实施,全县水电站装机容量从无到有,不断壮大。
截至2010年底,峨山水电项目累计投资额达3.5亿元,已建成水电站2座,装机规模达9000千瓦。预计到2016年,全县水电站装机容量将达13万千瓦以上,年供电量将稳定在3亿千瓦时以上,能源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峨山县水资源总量丰富,全县平均径流量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71亿立方米,入境水量14.341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8.899亿立方米。境内两大主要河流(绿汁江,峨山大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8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1.69万千瓦。
水能是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水力发电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峨山县着眼于水电业的长远发展,强势推进境内水电项目开发,于2006年成立了峨山县水电开发项目领导小组,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原则制定了小水电发展规划。同时,立足地方实际,在上网电量电价、用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降低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领导小组成立后,各项目成员单位通力协作,积极推行水电项目“投资前、建设中、投产后”的三段式动态服务体系,及时解决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既不越权干预水电企业的内部事务,又认真履行政府的服务职能,为项目的立项、建设、营运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小水电开发过程中,峨山县按项目开发社会化,融资方式市场化的思路,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积极吸纳社会民间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水电开发,从根本上解决小水电开发的资金问题。从全县已建成或拟开发建设的水电项目资金来源渠道来看,民间资本已成为绝对主力。2004年至2010年,全县水电项目累计投资额达3.5亿元以上,预计随着雨果等拟开发电站项目的实施,还将形成6亿元以上投资额。
水电项目开发如火如荼
工业强县,需要电力保障。峨山县境内水电项目开发如火如荼。
2004年来,峨山县共计规划开发电站4个,其中,阿依电站和法吾电站已分别于2006年5月和2009年2月竣工投入试运行,装机规模达9000千瓦,对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总装机3.9万千瓦的龙门电站是绿汁江梯级水电开发的第一级电站,属云南省2009年“三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动态总投资3.12亿元,静态总投资2.93亿元,总工期33个月。项目建成后,年装机利用小时可达4507小时,年发电量约1758万千瓦时。该项目于2009年8月启动,截至2011年2月,累计完成投资28077万元,其中本年度完成投资15247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8.9%。目前,已完成隧洞开挖3343米,大坝浇筑混凝土至1038米(高程),水轮发电机组正加工制作,预计2011年底可竣工试运行。
估算总投资6.384亿元,总装机容量8.1万千瓦的雨果电站,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云南省绿汁江雨果水电站工程预可研报告》已于2010年底由省发改委批准,正在编制正式可研。项目预可研报告提出,雨果电站建成后,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3.65亿千瓦时。为推进项目建设,开发商已启动总长13公里的进场道路改扩建工程。
随着龙门、雨果等规划电站的进一步实施,预计到2016年,峨山县水电站装机容量将达13万千瓦以上,年供电量将稳定在3亿千瓦时以上,不仅可为峨山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同时也将进一步改善该县能源结构,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