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储藏保鲜冷库投入使用
储藏两个多月的蔬菜看起来依然新鲜
“储藏保鲜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以将蔬菜、水果的储藏期延长两个月以上,打个‘时间差’,等价格好了再卖。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季节性蔬菜市场需求,进行反季节蔬菜供应,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做到蔬菜贱价不贱卖,避免农民遭受损失。”据通海俐民食品冷冻储藏中心总经理倪洪波介绍,该中心新建的储藏保鲜设备让其成为玉溪第一家具有储藏保鲜功能的冷库。
通海蔬菜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年总产量在7亿公斤左右,另有红河、楚雄、呈贡、江川等地的部分蔬菜也运至通海进行加工和外销,每年可外销蔬菜10亿公斤。由于蔬菜销售主要依靠外销,近年来,受市场、季节、运输等因素影响,菜价波动较大,菜农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市场好时可以买个好价钱,市场不好时价格暴跌甚至蔬菜烂在地里。虽然通海冷库较多,但多数以预冷为主,并不能长时间储藏,菜价依然只能随行就市。
在充分考察市场的基础上,今年,通海俐民食品冷冻储藏中心投入160余万元,从山东引进储藏保鲜设备,对该中心的4个冷库进行改造。冷库内安装了8米高的菜架,确保通风,让蔬菜瓜果通畅“呼吸”;安装了12个测温探头,可根据冷藏品种进行适时调温,有效减弱蔬菜瓜果“呼吸”。倪洪波说,冷藏品质的好坏及时间的长短关键在于温度,为确保温度适宜,该中心专门从山东聘请了技术员负责设备运行。经过近三个月的测试运行,冷库储藏保鲜获得成功。当前通海白菜跌价卖不出去,该中心立即购进500余吨蔬菜,解决了部分菜农的燃眉之急,获得了菜农好评。
据介绍,由于储藏时间变长,蔬菜产出旺季时的部分蔬菜可以保存到蔬菜产出淡季再卖,菜农的收入可相应增加;而蔬菜产出淡季时期,可将储藏的大量蔬菜售出,能够保持相对平稳地保持蔬菜市场价格,消费者不用再担心买到高价菜,也更好地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