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栓塞”公路 打造畅通通海
近段时间,不少途经通海县城的司机在驶入秀山路和挹秀路时发现,这两条常常会拥堵的过境道路畅通了许多。“三板桥的环岛拆除了,车道也增多了,还安装了红绿灯,道路不再拥堵了!”“现在双向车道的车都能看见对方,不安全因素减少了!”
秀山路和挹秀路是通海县最主要的交通线和过境道路,往西连接着玉溪,往东连接着红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途经秀山路和挹秀路的车辆不断增多。据统计,两条道路上日均过境车辆达1万多辆次,节假日期间车流量达1.5万辆次。此外,通海县内的机动车拥有量也以每年8000多辆的数量增加,给这两条过境道路造成了不小压力,使这条原本畅通的道路经常出现交通“栓塞”现象。
“通海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在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昆河经济走廊的过程中,通海交通首先就得树立起新形象!”通海县委书记马文龙认为,畅通的道路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通海加快“山、城、湖”建设步伐的必然保障,也是改善民生最实际的举措。“有了完善、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支撑,通海古城、新区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愿景才能顺利实现,也才谈得上城市的发展。老百姓出行方便了,也才更有可能增加幸福感。”
为彻底疏通这一段“栓塞”公路,提高通行效率,通海县从去年11月底开始,对秀山路西龙路口、长虹路口、黄龙路口三个路口及挹秀路进行改造。在秀山路上,从距离每个路口200米的地方开始,拆除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带,拓宽了车道,并拆除了三段平均长度为120米的中央绿化隔离带,使原来的单向三个直行车道变为五个直行车道和一个右转弯车道。在通往红河州建水方向的挹秀路上,拆除了480余米的中央隔离绿化带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绿化带,由此增加出一个直行车道,并在道路中央设置起隔离护栏。同时,拆除了交通事故频发的三板桥环岛,改用红绿灯控制交通。
“整条路的改造在春节前完成。春节期间车流量激增,但这几个路段都没有发生拥堵现象,改造后的效果很明显!”通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杨增科介绍说,在以往的春节,这条路段发生拥堵已经成了“惯例”。
“现在的路宽敞多了,环岛拆除后再没见过有事故发生。”在三板桥路口经营了十多年建材生意的肖团先感受着这条道路由“堵”到“通”的变化。
下一步,通海还将对这两条过境公路进行改造,争取环城公路立项建设,并对县城内的道路逐步进行提档升级,配套上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通过对全县交通环境的大改造,充分发挥出道路在“山、城、湖”建设中的连接作用,更好地建设和谐统一的生态文化休闲县城,彰显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