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迈出“联”字新步伐 寓教于乐同成长

发布时间:2019-12-27 来源:玉溪网

1_20191226230216798.jpg

2019年的寒暑假期间,走进通海县各乡(镇、街道)的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党群服务中心和乡村少年宫等活动阵地,会听到琅琅读书声和阵阵欢声笑语,会看到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教授知识……这就是通海县妇联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活动。

 

在这两个假期里,通海县妇联选择全县条件较好的村(社区),先后开设服务点21个,招募319名大学生志愿者,为1487名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文化娱乐达18850余人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大学生志愿者锻炼自我、提高自我、服务家乡,增强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建了平台,更有效解决了农村儿童假期离校不离教,有人教、有人管、有人帮的实际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儿童的假期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

延伸手臂,打造服务“新”品牌

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是通海县妇联紧紧围绕“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实际,在妇联系统中率先创新开展的一项志愿活动。

“下村调研中经常听到家长说,寒暑假期间既担心孩子的安全,又担心孩子放松了学习。”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阚林介绍道,“妇联班子深入调查研究,报请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意后,在寒假期间选了几个条件成熟的村(社区)作为试点,开展‘大带小’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群众普遍好评,于是我们在暑假期间就扩大了范围。”

“以前假期里我就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老师管不到我,爸爸妈妈忙着也管不到我,遇到问题无人问,有时会感到很孤独、很无助。”纳古中心小学纳鸿茁小朋友说,“现在好了,有大学生哥哥姐姐来帮我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不仅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还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通海县妇联针对农村中小学生假期难以管理的问题,延伸工作手臂,主动作为,谋在前、做在前,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协调整合农村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各方的需求,在业内率先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不忘初心、回馈家乡、服务家乡”为宗旨,坚持“一村一策”“一带一、一带多”的形式,让假期成为儿童快乐成长的黄金期、关键期和安全期。

倾情奉献,服务社会助成长

参加过两届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刘书含同学说道:“虽然志愿服务活动占用了我的大量假期时间,也确实很辛苦,但相对于那些天天宅在家里和手机做伴的同学而言,我的假期更充实、更有意义,更能锻炼和提升自己。”大学生志愿者以满腔热情积极投身以家乡为载体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为回馈家乡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借助阵地,学习辅导有亮点

志愿服务活动借助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党群服务中心和乡村少年宫等阵地,除带领孩子们高质量完成假期作业外,还因地制宜开设了手工制作、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和科学小常识、心理健康帮扶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兴蒙乡妇联主席说道:“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具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摔跤、马头琴、编草墩等课程也融入其中,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

微光闪烁,齐心协力显价值

秀山街道大树社区的一位学生家长感叹:“假期辅导孩子学习的一名志愿者说,她希望自己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束微光,虽然小,但万千微光汇聚就是一盏指引道路的明灯。听后我特别感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让孩子参加活动的决心,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平时教育孩子的耐心程度。”

“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联防队积极配合,确保每一个儿童和志愿者平平安安来、快快乐乐走,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活动,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杨广镇云龙村村干部胡兴虎说,“志愿服务活动使我们社区的民风、学风都得到了提升,妇联成了老百姓的‘娘家人’,帮助大家实实在在解决了难题,这也促进了我们村其他工作的开展。”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面旗帜,一次志愿服务就是一次爱的奉献,一项志愿活动就是一次志愿责任的充分体现。阚林说:“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助推家家幸福安康的有力举措,我们要把此项工作坚持下去,变‘一阵风’为‘四季风’,使之成为妇联组织一个响亮的‘品牌’。”

(文图由通海县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