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芬:助老爱老不停步 真情关怀暖人心
助老爱老不停步 真情关怀暖人心
——记澄江市龙街街道中心敬老院院长朱菊芬
朱菊芬耐心倾听老人的“唠叨”。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艾丽 文/图
在澄江市龙街街道中心敬老院,院长朱菊芬十多年如一日,用柔弱的肩膀为老人们撑起一片晴空,以“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守护,让生命的夕阳绽放出温暖的华彩。
贴心守护 二十四小时不停歇
每逢轮值日,清晨7点半,朱菊芬的声音总会准时在走廊里响起。
“张爹,醒啦?慢慢起,别着急。”“李奶,早上天凉,记得加件外套。”亲切的问候声中,她穿梭于各个房间,悉心协助老人起床、洗漱。面对瘫痪在床的老人,她更是精心护理:轻柔翻身,仔细擦拭,更换干净衣物,每个动作都细致入微,生怕让老人感到半分不适。
紧接着,她又马不停蹄地打扫房间卫生,然后前往食堂准备早饭。在老人用餐时,她仍不停歇,穿梭在餐桌间,给瘫痪老人一勺一勺喂饭,帮手抖的老人稳稳盛汤,耐心叮嘱“慢点吃,别烫着”。“看着他们都吃舒服、吃暖和了,我才放心。”朱菊芬的话语里满是关切。
到午间,老人们午休了,她忙着整理老人的健康档案,将当天的血压、饮食情况逐一记录;傍晚,她准时到食堂准备晚饭,确保饭菜按时上桌;深夜,她还要轻手轻脚地巡查每个房间,帮老人盖好被子。
“院里现在住着18位老人,我和另一位同事轮班,上一天休一天,值班当天得24小时守在这里。”朱菊芬说。夜深人静,待老人们都安睡后,她才能稍作休息,但神经始终紧绷,随时准备应对老人突发疾病、起夜不便等状况。这份坚守,自2013年1月她踏入敬老院那天起,便成了生活的常态。
慰藉心灵 让老人得到温暖陪伴
敬老院里的老人,大多是孤寡老人或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特殊群体。朱菊芬深知,对他们而言,需要的不仅是衣食无忧的物质保障,更需要情感的陪伴和精神的寄托。
为此,她主动把自己定位成老人们的“女儿”和“朋友”。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他们的“唠叨”,或是安安静静地陪着老人晒太阳、看报纸。她性格开朗,脸上总挂着灿烂的笑容,让人感到温暖。要是哪位老人因思念子女、身体不适而情绪低落,她总能第一时间察觉,用贴心的话语开导、安抚。
在生活照料上,朱菊芬努力做到无微不至。她会根据老人的情况精心搭配餐食,既保证营养均衡,又兼顾口味喜好;坚持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体检,为每位老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标注过敏史、用药禁忌,确保疾病能早发现、早治疗。一旦院里老人突发疾病,她从不会有半分迟疑,总是第一时间送医,全程守在病床边,直到老人转危为安。
提起朱菊芬的担当,院里的工作人员和老人们都能讲出不少感人的故事。她刚到敬老院时,有位91岁的黄大爷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身上难免有异味。她毫无嫌弃之意,帮老人擦身、翻身、喂饭、按摩肢体,细致照料了整整十年,直到老人安详地走完人生旅程。如今院里有3位瘫痪老人,她同样重复着烦琐却重要的工作,哪怕手臂酸痛,也会咬牙坚持帮老人翻身、做康复按摩。“老人们把晚年交给我们,就得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这句朴实的话里,藏着她对老人最深的责任。
延伸关爱 搭建爱心桥梁
朱菊芬的爱与责任,并未止步于院墙之内。她积极搭建连接敬老院与社会的爱心桥梁,让温暖不断延伸。
她主动联系周边学校、社会团体,定期组织志愿者来院内开展活动。孩子们纯真的表演为老人们带来欢声笑语;志愿者们则会帮忙打扫院落、整理老人房间,把敬老院收拾得整洁温馨。这些活动,不仅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也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播下“敬老爱老”的种子。
当记者问起是什么支撑她坚持了这么多年?朱菊芬说:“看着老人们能在这里安心、开心地生活,吃得香、睡得稳,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他们依赖我、信任我,把我当成亲人,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朱菊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成为当地敬老爱老助老的模范人物,为“夕阳红”涂抹上温暖、亮丽的底色。